神最看重的、最考慮的,是人的甚麼呢?
神就如一位小說的看官,每部小說,觀眾也要求有一個元素,就是「配得」,才讓觀眾看下去。
在神的眼中,最重要考慮的,是我們永恆中的「配得」。
最終極的配得,是人一生結束後,才會揭盅,然後按神的公義、公平,衡量我們是否配得。
永恆的「配得」
⽇華牧師回答完資料員文偉的提問後, 資料員⻄緬策略家再次提問,神希望我們每⼀次,藉決斷⼼選擇⼈⽣⽅向時, 也是百分百正確。是否因為神就如⼀位⼩說看官,祂期望⼩說中的主⾓,每次也是本著良⼼作出正確的決定, 即使只有⼀次違背良⼼,也會令讀者失望⽽留下遺憾呢?
以下,是⽇華牧師於2023年2⽉17⽇的錄⾳補充。
⻄緬策略家:
⽇華牧師, 今天,你分享了關於元素、決斷⼼、⾏為的⽅程式。 牧師你亦提及, 在神造我們的⼀⽣中, 於這⽅程式裡,最著重的就是「性格」。 ⽽牧師剛才也提及, 神就如⼀位⼩說的看官, 祂亦在我們⼈⽣中,制訂了⼀種加分系統、獎勵系統。正如牧師常說,你看⼩說時, 即你欣賞⼀本⼩說之處, 不單是主⾓的⾏為, 亦不單是他的決斷⼼,⽽是他的「性格」。
所以,很多時候, 閱讀⾦庸⼩說都會有這種情況, 並非名⾨正派、武功⾼強,或⼈數眾多, 便能吸引讀者。 反⽽,當我們望著主⾓時, 他出⾝平⺠,卻擁有優美的性格, ⽽當他不斷運⽤決斷⼼成⻑時, 讀者就會加分,期望他進步, 會思考能給予他甚麼獎勵, 接著,原來會有位⾼⼈出現,傳授他武功。
牧師,這會否是我們現在, 可透過性格、決斷⼼、⾏為時, 整個基督教卻常常錯失,只強調⾏動、⾏為, 但原來在神的眼中, 為何我們的性格,⼀次錯誤都不應該有呢? 因為正如⼀位讀者察看主⾓⼀樣, 他有⼀次錯失,或性格⼀旦敗壞, 就如⼤衛⼀樣,性格⼀旦敗壞了, 就會有遺憾。 是否能這樣理解性格的重要呢?
⽇華牧師:
對,這種理解⽅法, 我再以⼩說為例, 正如我們閱讀⼩說時, 我相信你們在讀《射鵰英雄傳》時, 會看⾒郭靖,亦會看⾒楊康,對不? 當你看楊康時, 最不喜歡看⾒他武功增強、得到某些事物、 達到某些境界、有很多⼈幫助, 最後可以為所欲為, 當然,你知道他是壞⼈, 在故事結尾時,他⼀定會死, 但你總會不情願看到這些。 相反,你看⾒郭靖經歷這些好事, 便會覺得真好,他遇到⼀位⾼⼈, 你會⼼想:「快點教授他⼀、兩招! 遇到洪七公時,快點教他降龍⼗八掌。」
你簡直會替他感到⾼興, 並且希望他有這些際遇。 即對待郭靖,你期望不斷加給他; 但對待楊康,卻是希望弄死他, 然⽽,故事卻不是這樣推進,⼀直發展。 當然在最後,他們兩位也有各⾃的結局。
其實神也是這樣看我們, 不過,祂想加給我們的,其實更多! 最重要的是, 我們看⾒郭靖的際遇, 也會覺得⾦庸這樣寫很好, 讓他經歷這事、學會這事,黃蓉也嫁給他。 其實你發覺⼀件事, 有⼀樣與他相關的很重要元素, 是必定相匹配的,就是他「配得」。
他若不配的話, 你根本不會覺得這套⼩說好看, 你不會喜歡這個主⾓。 但問題在於,你試想想, 我們的⼈⽣在神眼中, 其實祂也在考慮這問題, 最重要的是,我們永恆中的「配得」。 所以,換⾔之,祂可否很快就獎勵我們? 因為祂越快獎勵我們,我們的配得便越有限。
試舉⼀例,就如亞伯拉罕, 神吩咐他獻以撒,接著亞伯拉罕說:「沒問題。」 然後神說:「⾏!你是信⼼之⽗,好了,再⾒。」 這樣嗎?他只是回應了⼀句⽽已。 這個考驗,當中好像沒甚麼掙扎, 過程中完全沒甚麼了不起。 你會懷疑他是否配得呢?
神所做的,永遠是針對那⼈是否「配得」, 所以,及⾄新約,那獎勵實在太⼤了, 你想想,神將萬有服在主耶穌的腳下, 是為甚麼呢?是因為主耶穌「配得」! 聖經有沒有提及這些字眼? 「祢配得」, 「祢是配得」甚⾄寫成詩歌, 從來沒有⼈配得展開這七印, 就只有祂「配得」。 為何如此強調這字呢?
因為,在神眼中看這本⼩說,祂的確會不斷反問,「這⼈是否配得?」 然⽽,最終極的「配得」, 就是你⼀⽣結束後,才會揭盅。 因為那實在是太難了! 我的意思就是,正如亞伯拉罕, 神跟他說要獻上以撒,⽽他答應了, 神便說他就是信⼼之⽗, 那難度相對降低不少。
然⽽,在亞伯拉罕答應後, 他又要預備,又要帶⾃⼰的兒⼦上⼭, 在過程中,那掙扎、折磨、配得量,⼀直在上升。 到達後,真的要動⼑殺死兒⼦時, 他不是站在那裡五天, 想著有沒有天使來阻⽌他? 他並非如此。 若真的沒有⼈阻⽌的話, 他就會殺死以撒了。 這便是「配得」! 我們會認為,神是按照「配得」去創造, 整個過程,是直⾄最後⼀剎那, ⽽他配得成為信⼼之⽗; 主耶穌基督,是最後被釘死在⼗字架上, 祂便「配得」了。
那麼,我們呢?我們是⽤⾃⼰的⼀⽣! 相對地,在永恆裡我們⾯對神時, 祂的公義、公平, ⼀定會衡量我們是否配得。 所以,難度是⼀⽣之久。 ⼀⽣之久是⼀個考驗, 因為很多⼈不能堅持⼀⽣之久! 並且,堅持⼀⽣之久的同時, 這已經屬於基本難度, ⽽在過程裡,會不斷加碼, 並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就是為了製造那種「配得」!
那獎勵不同於我們閱讀⼩說, 例如覺得郭靖很好, 在下⼀章時,已是黃藥師教授他數個招數; 再下⼀章,洪七公又教授他數個招數。 我們是⼀章又⼀章地閱讀, 因為我們是觀眾, 這樣才能通過你那⼀關。若神是觀眾呢?祂不會這麼著急! 聖經所說,在你離世後, ⼈⼈必有⼀死,死後且有審判, 祂會等到那⼀刻!
等到那⼀刻,為何是死後且有審判? 第⼀件事,祂也是第⼀時間, 急不及待地看你是否配得, 按你配得的加給你! 所以,是神急不及待地, 在這⼩孩⼦⼀出⽣後, 被提他到寶座,並且有鐵杖轄管列國。 因為他是配得的,⽽神是急不及待。 因此,神正在等候最後⼀刻, 因為祂是看官,祂能夠等候。
但你看⼩說,你是看官, ⾦庸才是作者,這變成你不能等。 到時候,他即使變成薑蓉,也應付不了。 因為沒有⼈再看下去了, 到了結束時也沒有提到, 郭靖結婚了?郭靖老死了? 黃蓉嫁給了楊康嗎? 你會撕掉書本, 原來要等他死後,到永恆才有獎勵嗎? 若你是看官,你也等不及,因為你想快點知道。
但問題是,我們有沒有想過, 在看⼩說時,那配得的標準是很低呢? 所以,在下⼀章、下⼀卷, 便會給他相應的「配得」。 例如,娶妻、⽣兒育女、武功天下第⼀, 如此類推。 若你是看官,會覺得這樣才合理。 但神是看官的話,祂能夠等候, ⼀等,就是你⼀⽣的時間。 ⽽總之在這⼀⽣結束後, 就會計較你是否「配得」。
愛的表徵:公平和公義
只是我現時告訴你,祂是怎樣計算的。 亦因此,換個⾓度, 其實最急不及待的是我們。 在看⼩說⽽⾔,最迫不及待的是看官, 郭靖卻能繼續等候,因為好事不斷發⽣。 然⽽,對看官⽽⾔, 最急不及待的,是我們!可是,你有否想過神為何能夠等候我們? 因為,愛是 long-suffering 恆久忍耐, 這是第⼀個要訣。
若你不能等候, 你根本不能學習到何謂愛。 因此,在這過程裡, 其實最不能等候的,正是我們。 ⽽在恆久忍耐當中, 你能否綻放出其他神的形像, 度過這些時間呢? 沒有浪費,並且珍惜呢?
如你所說, 在神以⼩說的觀點看我們的話, 我們懂得向神交帳。 但在向神交帳時,我們卻沒有想過, 許多時,我們所得的獎勵, 並非我們所期望的原因, 正是在過程中, 神想給予我們更多祝福、好處, 因為我們可以等候、可以做得更好! 相對地,永遠也是, 當祂揭盅時,並且告知你, 祂滿意的話, 祂的公平、公義已經 justified(成立)了、完成了! 如我常說, 全部共同信息,已經按約定完成了! 因於此處,你需要理解, 其實,我們現時所經歷的兩件事情, 你們是非常陌⽣的, 那正是神的忍耐及神的智慧。 何解? 因為,⾸先忍耐是否意味要等到最後結束? 那神的智慧又是甚麼呢? 忍耐,是來⾃愛,對吧? 但智慧是從何⽽來? 智慧其實是來⾃愛。
有⼀點是你們從來不曾想過, 是關於如何閱讀聖經。 其實,聖經裡⾯是分成兩樣東⻄, 如果我們真的要看到元素及性格的話。 但若由元素直接跳⾄⾏動呢? 由元素直接跳⾄⾏動,那是甚麼呢?因於神⽽⾔,祂確是由元素跳⾄⾏動。
原來,元素即我們的性格、品格, 如果品格是⼀個現狀、reality(現實)的話, 當其跳出來變成現實時, 那麼,那⼀樣東⻄便是⼀個表徵, 即 manifestation,或稱彰顯。
換⾔之,譬如愛的特性, 當其彰顯出來時,會有許多不同表徵, 即愛是 reality(本質),但其表徵是甚麼呢? 它的表徵,正是各種智慧。 因此,擁有智慧的⼈, 其實是世上最擁有愛的⼈。
何解? 當你這樣聽的時候,會覺得很抽象, 但我試舉⼀例, ⾺上會讓你⼤吃⼀驚! 你能看到, 當愛的本質,是以 justice(公義) 來表現的話, 即愛的本質裡⾯,是否有公義呢? 有的! 對不?因那是公義!
好的,若公義存在的話, 就需要 manifest(彰顯)出來吧? 要不然,你怎樣公義? 於神⽽⾔,彰顯祂的公義, 便是 judgment(審判),對不?
公義的彰顯,豈不就是審判? 中文版聖經卻譯作「公平」。 這正是問題所在,對不? 原來神的愛, 當祂等候⾄最終才 reveal(揭⽰), 這便是祂的忍耐。 但神現時揭⽰祂對我們的審判,亦是愛, 是愛在我們⾝上的另⼀個彰顯,對不?
因此,聖經提及到…… 事實上,中文的翻譯不太準確, 因其將 justice 譯作「公義」, 卻把 judgment 譯作「公平」,對吧? 應該是審判的結局,才稱作「公平」, ⽽「審判」,才是 judgment 的正確翻譯。 在中文版聖經詩篇89篇14節講到, 「公義和公平是祢寶座的根基; 慈愛和誠實⾏在祢前⾯。」當你看到「公義和公平是祢寶座的根基」, 你便能明⽩,這正是愛的本質和愛的表徵, 永遠皆如此。
所以,神永遠都是如此, 祂的愛就是本質, ⽽愛的表徵就是智慧。 所以,「審判」是智慧,對吧? Patience(忍耐)亦是智慧。 我們知道是神創造世界, 是愛創造世界, 可是,為何箴⾔和傳道書卻說, 神是以智慧創造世界? 這是何解? 因那就是愛的表徵,對不?
所以,擁有智慧的⼈, 永遠是擁有最多愛的本質, 如此,他才能夠觸及許多智慧。 因為那正是愛的表徵!
⼈們經常提到「愛」, 然⽽,我們可從哪裡看⾒愛呢? 愛就是本質,它就是那個元素, 是⼀種看不⾒的品格, 但它於⾏為上,原來是以智慧的⽅式出現。
即你擁有愛裡⾯的公義, 但當它彰顯出來時,那便是審判。 因此,你便明⽩為何聖經說神會審判, 舊約裡提到神會審判, 因為,這就是祂的愛。 所以,我經常說, 如果神不審判以⾊列那些壞⼈, 那以⾊列的好⼈會如何? 若祂不審判埃及, 以⾊列⼈又如何出埃及? 我們總是不懂得如此看聖經, 但其實,聖經常常把兩個字眼放在⼀起, 正如你會發覺,公平總與公義放在⼀起。 從英文來看則更清楚, justice(公義)與 judgment(審判)何以總是相提並論?
其實,你正親眼⽬睹「本質」及它的「表徵」, 即愛的本質和它的表徵。 每⼀次當神同時提起兩個字眼, 很多時候,也是關於本質及它的表徵。
正如神的本質是愛,祂擁有這個質素, ⽽愛的表徵就是祂的執⾏、⾏動, 亦即「動物」。
所以,神教導我們, 於信仰上,當你擁有那本質, 在⾏為上是⼀定能看⾒。 因此,如果你是義⼈,便⼀定要⾏義, 正是這意思。 若你是善⼈,便⼀定會⾏善。
因為,如何得知你是善⼈呢? 那是你的本質, 那你的表徵便是⾏善。 又或,如何得知你是義⼈?
因此聖經說: 「你將你那沒有⾏為的信⼼展⽰給我看。」 其實,是展⽰不了的。 因為,沒有⾏為的信⼼, 是你⾃⼰說有信⼼的本質,卻⼜沒有表徵, 那你根本所⾔不實, 因你並沒有相應表徵。 以 COVID-19 為例, 如果你患上 COVID-19,即有此本質, 那你的表徵就是咳嗽、流⿐⽔等等。
明⽩嗎? 分別就在於表徵, 它的出現證明你患上了 COVID-19。 但是,COVID-19 是我們⾁眼不能看⾒的, 因為它是細菌。 同樣,很多時候, 我們性格的元素,是眼睛看不⾒的,對不? 故此,性格便需要有其表徵, 是來⾃真真正正的兌現。 然⽽,⼈卻在這部份作出欺騙, 既欺騙⾃⼰,亦欺騙⾝邊的⼈, 甚⾄,藉此得到好處。 可是,於永恆裡, 神卻是鑑察⼈的⼼腸肺腑。
於是,每當神寫述祂⾃⼰的時候, 祂常常寫述其特性, 在許多地⽅也都是⼀雙⼀對的, ⼀個是本質, ⽽這本質是會顯⽰出表徵。 所以,若我擁有公義, 那麼,我⼀定擁有公平。
即當幫助你去分辨好壞時, 就被稱為「公平」, ⽽它的英文是 judgment(審判), 即以⼀個公平的審判, 去顯⽰我裡⾯是公義的。 當然,如果是以中文片⾯地作解說, 藉著你的公平來顯⽰你的公義, 單⽅⾯還可以, 但以英文來看,則更加廣闊, 因為它是 judgment(審判),⽽非簡單的公平。
神要作出審判,才能顯出祂是公義的, 因為祂擁有公義的本質, 所以祂會施審判。 但祂的本質是公義的原因, 是因為祂就是愛, 愛裡⾯是擁有公義的, 擁有⼀個個不同元素。
⽽這些元素,在⾏動上, 你會看到是以另⼀個字眼來表達。
愛的本質,以智慧彰顯出來
信息中,⽇華牧師引⽤聖經裡, 與公義和審判有關的經文作為例⼦, 分享到聖經提及的本質(Reality)和彰顯(Manifestation), 兩者分別代表的意思。
⾸先,甚麼是本質(Reality)和彰顯(Manifestation)呢? 例如,聖經提到的愛是本質, ⽽愛的彰顯,就是智慧。
正如聖經中提到「神就是愛」, 但神創造世界時,其實是⽤祂的智慧去創造, 所以愛彰顯出來,就是⽤智慧。
現在我們就明⽩,其實愛和智慧本來是⼀體的, 都是來⾃神的同⼀樣東⻄, 分別在於⼀個是本質,另⼀個是彰顯。 例如,⼀個⼈的善⼼是他的本質,即是愛, 但⼀個⼈如何彰顯他的善⼼出來呢? 就是藉著智慧去⾏善! 聖經常常提到神的公義和公平, 經過⽇華牧師的解說後, 現在我們就知道它們真正的意思, 就是神的公義(Justice)和審判(Judgement)。
以賽亞書 11:4
卻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以⼝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裡的氣殺戮 惡⼈。
詩篇89:14
公義和公平(審判)是你寶座的根基;慈愛和誠實⾏在你前⾯。
Justice and judgment are the habitation of thy throne: mercy and truth shall go before thy face. habitation: or, establishment
箴⾔21:3
⾏仁義公平(審判)比獻祭更蒙耶和華悅納。
To do justice and judgment is more acceptable to the LORD than sacrifice.
詩篇119:121
我⾏過公平(審判)和公義,求你不要撇下我給欺壓我的⼈!
AIN. I have done judgment and justice: leave me not to mine oppressors.
神的公義,其實等同於神的愛, 即是神的本質, 但神如何彰顯愛和公義的本質呢? 就是藉智慧去審判義⼈和惡⼈, 讓義⼈得祝福,惡⼈就受咒詛。
此外,⽇華牧師更進⼀步分析, 藉著智慧,讓愛的本質彰顯出來, 針對這個過程,⽇華牧師⽤甚麼字眼去形容呢? 就是過去數個⽉主⽇信息分享的「邏輯環」! 原來,將神各種本質(Reality)彰顯(Manifestation)出來的過程, 就是「邏輯環」的真正意思。 舉個例⼦,⽇華牧師內裡擁有⼀顆愛⼈的⼼, 這是他的本質, 但他如何⽤不同⽅式,將這⼀顆愛⼼, 藉著聖經智慧和聖靈的啟⽰, ⼀次又⼀次發掘出愛⼈和祝福別⼈的⽅法呢?
例如,每星期分享⼀篇全新的信息,並免費送出講道帶; 又例如,於1996年無私地分享「氧份療法」; 又例如,於1999年分享「千年蟲信息」; 又例如,於2008年分享「健康之藍圖」信息; 又例如,⾃2009年⾄今⼀直分享「2012信息」, 過程中多次分享逃難的智慧,並帶領全教會進⾏逃⽣演習。
以上各種,都是出⾃⽇華牧師愛⼈的本質, 再藉智慧彰顯出來的⾏動。 於是,在神⾯前, 就成為了⼀個又⼀個的精⾦邏輯環。 ⽇華牧師指出, 為何過去2,000年教會歷史裡, 沒有任何⼈能真正解明,羅⾺書1章20節的原因。
羅⾺書 1:20
⾃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 雖是眼不能⾒,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無可推諉。
其實是指,神創造世界時,早已於祂的⼀切創造中, 隱藏祂最看重⼈類哪⼀部份的答案,正是性格。 因為,所有⼈類或動物的組成, 也是沿⽤神的創造中,地上⼀切最基本的元素, 但聖經提及的基本元素, 無論是各種寶⽯、⾦屬、⽯頭或泥⼟, 其實也是形容和對比⼀個⼈內裡的品格,是否接近神的形像。
今天,⽇華牧師終於向我們, 完整地揭⽰了聖經其中⼀個不解之謎。 原來,聖經裡, 所有元素,如寶⽯、⾦屬、⽯頭或泥⼟,是指⼀個⼈內裡的性格; 所有植物,是指⼀個⼈的決斷⼼; 所有動物,則是指⼀個⼈的⾏動。
當我們真正明⽩以上講解的意思, 就能夠完全理解,許多經文的真正解釋。
重點整理:
- 神就如一位小說的看官,每部小說,觀眾也要求有一個元素,就是「配得」,才讓觀眾看下去。所以在神的眼中,最重要考慮的,是我們永恆中的配得。
- 亞伯拉罕獻以撒,不是因他答應了神,神便說他就是信心之父。而是在過程中,經過掙扎、折磨、考驗,讓配得量一直上升,讓他配得成為信心之父。
- 最終極的配得,是人一生結束後,才會揭盅。因此,神會等候最後一刻,然後按祂的公義、公平,衡量我們是否配得。
- 神就是愛,愛是神的本質,而愛的表徵就是智慧,是行為,所行出是就是審判,審判就是智慧。
相關文章
「邏輯鏈」與約櫃的關係(一)
「邏輯鏈」與約櫃的關係(二)
「邏輯鏈」與約櫃的關係(三)
相關網址:
2012 榮耀盼望 vol. 680 ── 雙魚星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