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細緻地改善及鍛鍊自己的性格和品性?
在剛強的時候,作出好的決定,預先制定怎樣自處。
首先解決消極和負面的感受,因最仔細、對自我的質詢才是真正品格的開始。
因為愛,會導致你能自我提升,自我品格能昇華。
如何細緻地改善及鍛鍊性格和品性?
於校對這段精華短片時,日華牧師藉著回答熾焮的問題,進深分享,如何細緻地改善及鍛鍊自己的性格和品性,不斷拆穿自己性格上的偽裝。以下,是日華牧師於 2023 年 3 月 3 日的分享。
熾焮:
爸爸,剛才聽到關於「永久性的性格」,非常深刻在數個月前,爸爸分享了一個概念,就是要全面以健身的概念,看待我的人生及信仰。所以,透過這段落的信息,爸爸談及怎樣鍛鍊屬靈肌肉,雖然會失敗會錯,但不要放棄,要繼續做。感受很深刻,起初聽爸爸分享預知夢、性格的信息時,明顯知道自己和爸爸的距離,實在相距甚遠,難免會產生 negative(負面)的情緒或思維,心想,如何在短促的時間裡追上?覺得自己是錯的地方很多,該從哪裡開始改善?那時爸爸便分析,其實這些負面情緒並非神的性格,應該從這一點開始,思考怎樣改變,針對自己這個思維或感受,分辨是否神的性格呢?若不是,就一定要改。由這些細微的地方開始改變,我便發覺很特別,就是套用爸爸所說的,用健身的概念,思考每天應該怎樣做、怎樣改變,便發現當我跟自己說:「不行,我不可以負面。」
一旦聽見我和爸爸之間有明顯差距的信息時,若出現負面思想,立刻攔截自己。我發現很特別,當採用鍛鍊屬靈肌肉的概念,自己真的好像變得一次比一次強,更懂得不向負面思考。所以爸爸我想問,是否真的當我們願意踏出一步,正如你所說,即使我們會有軟弱,但在我們剛強的時候,作出好的決定,預先制定我們應該怎樣自處,真的可以把一個健身的概念放在屬靈裡,從而一次比一次變得更強壯,可否這樣理解?
日華牧師:
的確,你提及的這種做法,是一個真正想改變、習慣改變的人會選擇的道路,原本覺得某件事是困境,從沒想到原來自己的感受,已是這距離的一部份,首先由解決這個感受開始,將可能是消極、不愉快或感到無力等負面感受解決。因為那就是你已習以為常的性格的一部份,正是要改掉這性格。
其實當我們看見差距後,即擁有智慧之後,你便會發覺,不應感到灰心失望,因為那個差距,神是知道的。其實我們永遠都是從負值開始起跑,才能取得高分數,尤其,神是如此看重我們的 performance(表現)。某人可能在起步時,擁有更多的缺陷和缺點,這差距確實存在一段距離。因此,當我們達到跟榜樣相同程度時,有機會你的獎賞,多於你的榜樣一百倍,因為原來你和他相差這麼遠,對不?
神知道我們身處甚麼光景
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想改變?如果慣性想改變,我們便會找到哪些地方需要改變,慢慢地修改,而在修改的過程,才真正完全了解整件事。因為有些事情,真的要親力親為,才會理解箇中關於性格、品性、才能的真正奧秘,以及它的好處。為何神要我們如此了解這奧秘和好處?因為那是你的性格,你一定要了解,一定要非常細緻地了解,才能成為性格,而非「人做我做」,那只是門面工夫,性格卻不能如此,性格是屬於你自己的,是你自己選擇放進去的。
所以 each step of the way(沿途的每一步)你都能 anticipate(預料)。是你自己選取、分析,然後你自己去扭轉它,這些皆是分數。這些是你現在可以拿取的分數,神皆知道,神知道我們身處甚麼光景,甚至是神將我們放在這個光景。所以當我們有這覺悟,然後開始做,在後期慢慢回顧時,便會發現原來這正是重要一環,這個負值才是最好的。很多時候,我們不會欣賞一位王子怎樣賺得一根冰棒。你可是王子,賺得一根冰棒稱得上厲害嗎?反而我們會欣賞一位乞丐怎樣白手興家,變成像李嘉誠那樣富有的人,這樣才勵志。
為何我們會認為這樣才勵志?因為那是一個人,超越了他的環境、超越了他的困境、超越了他的出生,這是一種品格上的奇蹟。為何我們會認為這十分重要?因為我們擁有人性,因著人性,便覺得這是重要的。沒錯,神只容許人類擁有人性,動物沒有,死物沒有,細胞沒有,植物也沒有。我們的人性,其中一個最基層的,就是懂得分析,一些超脫及超越的人性,而那正正逼近神性。
所以這種最仔細、對自我的質詢,才是真正品格的開始。若然每每只懂得質詢別人,則遠遠談不上是品格。所以為何神總是強調,要我們愛呢?因為愛,會導致你能自我提升,自我品格能昇華。但我常說,人把 need(需要)和愛畫上等號。他需要你,就會說:「我愛你」。所以很多時候要謹記,當你愛一個人,便同等於賺取了神給你的財富;你「需要」的話,那便是負債,屬你所欠的。
你需要某樣事物時,屬於欠債;愛,則是你有多,才能付出,你「需要」的話,是因為缺乏才去支取。可是有些人將其反過來至一個階段,譬如情侶分手:「我如此愛你,為何你這樣對我!」看見嗎?「明明我欠你這麼多,何解你⋯⋯」他所認識的愛,其實只是需要,其實他欠對方這麼多,他希望別人怎樣?其實就是滿足他的需要。「我這麼需要你,所以你要滿足我,我越需要你,你便更要滿足我。」故此,情侶分手時,常常罵道:「我如此愛你,你也這樣背叛我;我如此愛你,你對我也沒有反應。」他覺得這是付出愛,事實卻是從未付出愛,根本不知道愛是甚麼,對不?
要分清「愛」與「需要」的分別
這些人怎會擁有品性?會說出這種話的人,沒有品性可言。因為「需要」永遠是負值、負值、負值,是品性上的負值。越自私的人越在「需要」裡,務求別人滿足自己的需要。
愛則相反,愛就是把你擁有的,給予別人,這就是品性上的一種昇華。因為施捨、付出、sacrifice(犧牲),皆是一種昇華。因此,愛,才能使品性昇華;「需要」則不能,但屬世把需要和愛混淆,導致人人皆不知道,為何《聖經》叫我們學習愛,《聖經》為何說神就是愛。
如果神是我們所說的愛,即是需要,那可大件事了!試想,神要我們給祂多少東西?祂若有缺乏,你能滿足祂嗎?不可能吧。所以你這種態度、做法,就是愛的開始,這樣才可接觸、瞄準和修改我們的品性。因為我們自己的品性,是他人無法改變的,別人只能改變我們的行為和reaction(反應),你只能改變我的反應,你不能改變我的品性。
舉例,如懷著陰謀的人,他雖繼續跟隨首領,卻一直打算暗殺他,他行動改變了,他繼續跟隨首領,但他裡面的品性,首領也無法改變。因此,神要我們開始找出渠道,找出方法改變自己的品性。正如你用這種方式是好的,能夠 target(瞄準)知道自己所謂的觀點、感覺、感受,就是首先要改變的地方。先別說偉大的品性,因連那些地方都還沒起步,但你可以先瞄準它,那才能瞄準它下一個偽裝。即我們的感受,就是品性的偽裝。但另一個感受呢?得到某些東西時,誕生另一種的 selfish(自私),對嗎?「需要」亦是一種自私,我們稱之為「需要」,但其實那純屬自私的一種。那便是一個偽裝,偽裝成需要。如此,你便懂得一個個去處理。
在早期,我不懂得使用這些字眼,這就是人對品性的不認識。但,若你真的相信神,聖靈就會幫你,祂會幫你瞄準,就是我所說的「偽裝」,就是私慾偽裝成「需要」,需要又偽裝成「愛」,如此,你便能瞄準到它。但是,很多人卻瞄準不到,反倒要求別人改變,「你要滿足我,你這樣才是愛我,這樣才是最好」。然而,真正的品性,就是懂得找到這個方向,當你找到這個方向,聖靈就來了。你便突然知道 —— 原來,聖靈是如此真實,極之真實!
可是,一般人不覺得聖靈真實的原因,是因為在品性上的「手術」,他不肯動刀。若他肯做、肯動刀,將那些癌瘤割除,他便能越了解聖靈,他的恩賜和各方面亦會提升。所以,有時候,我們下意識以為,恩賜運作是在技術上躍進,那只是其中之一;但其實,品性上的自我增值、自我反省,才是最豐富的內涵。
如此,你便會發覺,恩賜和靈感會越來越多,如我所說,神因此而將這條管子加粗了。所以,差距永遠不是問題,你只要找出差距是從哪裡開始,就如愚公移山般,一步步挪開它,這才是一個最成功的方法。
Eddie 策略家:
日華牧師,我想了解一下,像你擁有神人級的內心世界,提到關於「美麗的誤會」,牧師,你一直不斷在神面前尋找新方向,很多時候,神會給你一個新方向、新帶領,並推動整間教會去做。然而,每次像是千年蟲、大災難等事件,是於完結後,才發現竟然是一個美麗誤會。那麼,日華牧師,對於你的內心而言,你是如何看待這些事件?你會否有一種自我懷疑,認為這可能是一個錯誤的解讀?你仍會於過程、行動結束後,向我們作出一個正確的分解。而於你的內心中,你是如何辨明這種是與非呢?
日華牧師:
其實,從中你能看到,為何我們這時代,與舊約的先知不同。原因,舊約的先知,例如,那位著名的「左側卧、右側卧」先知(以西結),他擺明是造假的,那根本是一場活劇,顯然不是真的,事後,他當然不會有甚麼心理掙扎,而我們亦會羨慕他。
可是,對比我,當時,我們是當真而去做,認為事情一定會發生。所以,現在你便明白,於心理上,以這樣的心態去做時,不是在乎我做得好不好,不是這般簡單!而是在乎於過程中,我有否變壞、變成虛假,或變得出爾反爾,甚至,當事情持續發生時,我有否預想一些可塘塞的藉口。如果有這些情況發生,神還會給予共同信息嗎?不會的!
這就是為何神給我心理上的掙扎,是遠多於以西結或何西亞等先知。這種心理上的掙扎,是我需要處理的,若我不處理,神便不會欣賞;若我處理的話,相對下,又是一個進步的空間。原因,我沒有想過從這些事件中,如果我從未遇過,我便不會想到要從這件事,去思考神會怎樣做。
若神遇到這情況,祂會如何做呢?祂會否 cover up(掩飾)整件事呢?或者,將這件事作為推搪的藉口呢?例如,分享氧份療法後,於事後再推翻。如果我沒有遇過這些事,我便不會在那個光景和問題中,去思考神會怎樣做。但當我知道神會怎樣做的時候,我又是否具備足夠勇氣去做?我是否願意這樣做?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與舊約先知的分別。在過程中,正常人的第一個反應,必然是源自本身的文化和背景,最重要的,就是來自你擁有的東西、你不想失去的東西。
心理上的掙扎過程中選擇神的品性
然而,在這過程中,究竟你是變壞了?還是,你終於找到一個新的神的性格,隨之而變好了?在這個過程中,你未必尋找到神的作為,卻尋找到神的性格。意即,你代入其中,思考神在這光景中會如何做,然後,你便跟著做,並在過程中,持相同心態而做。如此,我們在這僅有的一生中,便能設身處地選擇了神的品性。因此,很多時候,是神刻意放我們於這些位置中,就如約瑟,若沒有被賣為奴隸,他便不會被波提乏的妻子引誘和試探。
可是,於那光景下,他的反應究竟是似神,還是其他?相反,如果約瑟一直留在父家,過著嬌養的生活,他定然不會有這些遭遇;更不會在過程中,知道或嘗試衍生出他從來沒有的品性和性格。唯有當事情無可避免時,他必須作出選擇。只是,他並不像普通人般,作出妥協的選擇,而是作出一個堅定的選擇。誠然,我們的人生際遇亦如是,只是,一些人的際遇極為複雜,當中的情節更是令人意想不到。錫安便是如此,從未間斷過,數十年間,經歷一次又一次的事件,這種連消帶打而來的壓力才是最大。
以為完成了一件事,便可以退休,不必再做第二件,分享氧份療法已是最後極限,不會再有其他事端;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可是每隔幾年便經歷一次,這才是最大的壓力和難度,讓人會作出一些自我保護的機制。試舉一例,很多明星出面針對其醜聞或桃色新聞時,他們總會解釋一大堆,但最後,卻被發現在說謊。另有一些明星,則是不懂得反應,例如,鄭少秋及沈殿霞的新聞播出後,鄭少秋又站出來為自己說話,諸如此類。我們看慣了很多明星,遇事後,自圓其說,可見,這就是人性!這就是人性!然而,人們為何會對他們失望?原因,從他們的反應中,人們知道他們的人性,竟比想像中更差,正是因他們的反應。
相對地,你現在可見,於神的眼中,我的反應不但沒有使人失望,甚至,連神也沒有失望。這才是最難得的!但,假如未曾經歷這些事,相對地,我亦不需要思考,神在這光景下會怎樣做。正因我從未遇過,才發現了新的可行性和可能性,神的品性會如何回應。
原因,在神的品性裡,於此事中,會有的就是「持守」,或者「道德勇氣」及「堅持」。意即,在神的品性裡,具備某些指定性格,以致祂面對此事,一定會作出指定的反應。
由是,我便沿襲那種性格,來作出決定和反應,而不是嘗試作出彌補、狡辯,甚至是反悔,因為這些通通都是「人性」,如果這樣做,在神眼中便是墮落了。但,如果在神的眼中,祂期望在這過程中,我能夠做到,就是在神所給我的特定困境,之後,便能突破一個屬神形像的範圍,因此,過程才會如此多姿多彩。總之,擁有神越多姿多彩的品性,你所能聽到神的聲音,亦是越多姿多彩。
越擁有神的品性,越能聽到神的聲音
所以,很多人根本連邊都沾不上,尤其是坊間教會,這就是箇中分別。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遇過人生的些許衝擊,只不過,在這些衝擊中,他們選擇了妥協,便造成他們與神的性格,自然會越來越遠。他們卻不明白為何會有此距離,其實,那個距離一直源於他的品性之質素,與神的距離實在拉得太遠。
現在,讓我們再繼續,日華牧師早前於 2023 年 2 月 13 日的分享內容。
日華牧師:
但當你想通後,又要你做足一生,你想想,這個分數何其高呢?這並不是說,我當年勝過疾病時,是積極的,但往後的日子,卻放縱自己,喜歡消極時,便消極;遇到問題,或是不同困境時,又會產生不同的消極,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因我要將其延伸至所有的事情上。
如我所言,當我理解到一個真理時,我發覺它根本不是一個 label(標籤),根本是一種意識形態,是神要我們進入的。若那個根本是神的性格的話,已經不是一個儀式,也不是只針對一件事,而是一種意識形態,藉著這件事讓我們反省,因此,我稱它為「邏輯環」。即,從一件事情上,我想出一套邏輯,原來,這就是神要求我們擁有這種意識形態,一個對貧窮、富足、施捨的全面意識形態,以每一個真理的全面意識形態,去度過我的一生。於校對這段精華短片時,日華牧師用一些額外例子, 說明何謂行真理的全面意識形態。
以下,是日華牧師於 2023 年 3 月 3 日的分享。
日華牧師:
關於這個全面意識形態,我可以舉多一例子,這樣大家就會明白。譬如我問你,假設我問小學生,我想問一個問題,個位數,我給了你「1」,請你提供另外的九個號碼。
你便知道按著邏輯、邏輯環,在這個問題中,個位數的類別,你給了「1」,那便一定有 2、3、4、5、6、7、8、9、0,是嗎?又例如,我另外再問一個問題,顏色中的七色,我給了你紅色,那便會有紅、橙、黃、綠、青、藍、紫,對不?
你不會一直說「紅、紅、紅⋯⋯」就如標籤一樣。當你經過邏輯後,便會發現紅不是唯一,在七色當中,另外還有六種顏色。信心也如是,若信心只是個標籤,正如信義會在神的面前,真是死而又死,因其視信心為標籤。如此,信心在其他生活裡面、其他範圍,你可不可以「請移玉步」地想想?想清楚你對於疾病、財富、人際關係、工作,你可不可以都動用一下你的信心?這就是信心裡面應該有的邏輯環。
小學生都懂得回答,就是根據所提供的範圍,說出它延伸後應該是怎樣。這就是為何我說,我明明相信神蹟醫治,又懂得「Call 位」,但我仍會修讀自然療法?
但所有牧師都不會這樣想,他會覺得這樣想是罪來的,就是這麼瘋狂,簡直是瘋狂的!為甚麼神會給我們醫治,並且要我們去醫治人?因為想我們去醫治人,就是這麼簡單,就是想我們看到病人,我們能夠使他得醫治。既是這樣,那為甚麼不去學習許多關於健康的常識呢?對不?
這個就是邏輯,他們是不會想這個邏輯的。何解?原因就是他們根本沒有這個品性。這種將行真理延伸的品性,其實是神的品性之一。他們沒有,他們根本沒有,所以他們甚至會質詢我。那品性是,你覺得給了你一個題目,在七種顏色中給了你紅色,你懂得延伸出橙、黃、綠、青、藍、紫,這是自然的。這就是你對那個問題的回答,你有的自然反應。你會看到,我是有這個自然反應的,因為那是我的品性。但這個品性是從哪裡來的?是來自神創造萬物、世界是這麼多姿多彩,每一樣東西也這麼完美、這麼完備,祂就是神,現在祂要求你要像祂的形像。
所以你會發現,在信仰裡面已經給了太多提示,這麼多提示中,他們也做不到,這丁點的東西。然後就以為自己是宗教家,但宗教家不應這樣死而又死的。若你有神的形像,其實你便會按著邏輯,知道那樣事物缺了很多東西,它只不過是為你提供了一個開頭。譬如音符,七個音符,我給你一個「Do」,你便覺得只有這樣,不停地「Do」下去,整個宇宙都用「Do」去唱歌吧!是這樣嗎?這就是很多宗教衍生出的問題。你會找另外的六個音符出來,對吧?你知道那是一個提示而已。既然那是一個音韻的提示,你打算去唱歌的話,你就會找出另外的六個。對吧?
又譬如品性,神給予你「信」,信既是一個品性,你就不可以死做,對不?給你「盼望」,你不可死做,給你「愛」,你也不可死做。你亦會分清楚愛是甚麼,這個是正常的邏輯。但那些人就是不做,一知半解到這個階段。可是他們讀書很厲害,取得很高分,即他們很懂如何答題,但不知為何到了宗教,他們就這樣死在這裡,就死在門口,每個人也死在門口。就像主耶穌所說的一樣,你們真的進不了門口,但又阻礙著別人。
他們真的在進門的那刻,便死在那裡,但是我,你發覺當我進去之後,簡直是另一番天地,對不?這就是我提到意識形態和邏輯的原因。但這應該是你自己盡力去聯想出來的,是你應該自己因為愛和信仰的責任,你去找出餘下的那些,未必找得齊全,但用「邏輯」的意思,就是找得整全。你用邏輯推進,一定會發現有缺口,一定是缺了些甚麼,怎樣把它找齊全,然後怎樣將它做得齊全,因為那是品格。
第一點,例如是誠實,那不是你的口號,你會想清楚,誠實是有甚麼的。但是那些宗教家就死在門口,將所有信仰的東西,都當作一個標籤,全停在那裡,而不會以品性去想,或以神的形像去想,也不會以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思考怎樣應用這一點,去活在他自己的人生中。
神是以賞罰方式讓我們在不因利益關係下使性格進步
現在,讓我們再繼續,日華牧師早前於 2023 年 2 月 13 日的分享內容。
日華牧師:
若你以此作為平信徒的話,已是不容易,但若你身為一名領袖,就更加倍困難,是許多倍!
因有許多是你意想不到的事,會進入你的生命中,這便是我所提及的現實。而整個信仰,為何我會走往這個方向?因在過程中,你要有非常瘋狂的推理,我用這種推理,推理出「神為何這樣作呢?」藉此不斷反問,從而推論出,因神有這種性格,所以祂便要如此作。
於是,我又找到更多神的性格,另一個可能是你們意想不到的性格,是祂從未寫明的,正是如此。因此,你能看到,很多時候,於釋經過程中,為何我能解明神於背後的心態?這正是因推理而來,但祂從未寫明,須由你推理而出。因你能推理出來的智慧,也是屬於神的形像。所以,是層層疊,信仰裡正是如此豐富、瘋狂,但最終所孕育出來的,便是神擁有的品質,以及祂作事的方式。變相,有些人的環境建立得過於輕鬆,導致得到成功,過於容易和快捷,並且,這個成功維持一生,是以同樣的成功維持一生,接著便結束了。你單單這樣看的話,便能知道,他的性格是怎樣呢?
因為他沒有用那種性格,應用於不同情景,神不視他擁有這種性格。正如亞伯拉罕,若沒有應用於他獻以撒的情景中,神便不能視他為信心之父。所以,有些人被稱為「工具人」,正因如此!嘩!這個人一生如此平步青雲,於人生過程中,偶然犯罪、同性戀,接著便死去。雖然你成功,但你成功至一個階段,最後卻弄出這些事情來,便死去。那些正是我所說的工具人,即是,神都放棄了他。
因為,我真正知道神給予我們生命時,是為了從我們身上得到甚麼,所以,祂才會大費周章,做如此多事情。但是,因為我亦知道,祂現在正在做甚麼,所以,神才不斷印證我們,便是有人能史無前例地如此了解神。
西緬策略家:
日華牧師,因今次解開了這個恩賜與性格的秘密。因牧師於早期教導屬靈恩賜,也是將恩賜與性格兩方面一同教導我們,所以,牧師過往分享富足時,也必定會提及性格,即我們有否神的性格,以進入這種富足。當牧師解開這一點後,讓我們更加理解我們教會的恩賜運作,例如男門徒,會有門徒的恩賜運作訓練,從中,能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不論是牧師或是傳威策略家,曾教導許多有關進入恩賜運作的技巧,當中會有一群人,縱然是平信徒,即普通的對一門徒,或者,是尚未全職的門徒,為何他們恩賜運作的穩定度、準確度及指定性,反而,有時在某程度上,還比某些全職更穩定呢?
哦!原來,正因那群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乃是那群門徒,很著重改變性格,很想做好牧師所教的標準。這樣,我們通常會看到,那群門徒的恩賜運作是很穩定地準確,並且,甚少出錯。這是否如牧師所言,因為他們擁有較好的性格,所以,於雜訊上的接收較少,出錯機會也相對減少?
日華牧師:
是的!若他改變的性格越多,學習、受教方面越多,以及範圍越廣闊的話,這樣,他們便會越準確,可接收的範圍也越廣闊。總之,於過程中,神是以賞罰的方式,等我們在不經意之下,不因利益的關係,使性格進步,所以,祂會以這事成為獎勵,使他能接收那些恩賜運作內容。但是,神於過程中,常常也會試驗他們的性格,以我為例,神突然間要求我於幾年內,不要恩賜運作,以此試驗我們的性格,這才會變成真正的性格,而不是其它。
因為,始終你能夠開始擁有神蹟,讓人覺得你是神人,這真是很大的虛榮,有些人便通不過這些考驗。但是,也有另一個可能性,因他身為全職,被世務纏身,所以,他可能於這方面,便會較弱,或是自滿,或是有其他理由。其實,恩賜運作是一個很好的試金石,從中看到那個人在性格上,有否向神的方面長進,而不是看他的工作責任有否增多。並非以此作為標準。當然,於工作壓力和責任上增多,他可能於才能上,可與神合作。但,恩賜運作亦是一個試金石,看看他有否被工作壓力和責任,拖垮了傾聽神的聲音。正如我所言,忙亂,有時正是同一樣事情改變你的性格,使你擁有一些不好的性格,誕生於你不良的習慣當中。
因為你越是忙亂、越多工作、越多壓力、情緒及消極,這些也算是一種性格。有時,正是因為在工作上慢慢產生,所以,變相,我通常會用一個做法,當我見到工作上出現壓力時,我便會立刻思考如何改進。
但在思想如何改進之時,與其說,我是以聰明、智慧、策略去改進它,我亦會從中研究我應以何種態度,去處理、學習及分拆工作。而這些全都是神的性格。
所以,並非千篇一律的,「你忍耐多點,便能面對你的壓力!」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你有壓力,是神用來挑戰你擁有更多元化的性格,因為,神是很多元化的,是全面的、完備的神。所以,祂是想挑戰我們多元化的人生、壓力、託付和責任,是為了讓我們發展出一種性格,但你亦可發展更延展的性格,並且,越來越多。於校對這段精華短片時,日華牧師以 AI 為例子,解釋何謂多元化的性格擴展。
以下,是日華牧師於 2023 年 3 月 3 日的分享。
日華牧師:
其實多元化,如果是以 AI(人工智能)為例,我們就更加理解了,對不?其實,因為有些 AI 過往只是用在車上,有些 AI 只可以用在飛機導航。因為它根本就沒有多元化的功能在內,能夠處理或應付另一件事情,對吧?因此,我們才產生應用程式,應用程式就有不同的算法,不同的演算法,導致這個應用程式,能夠應付到這個遊戲,或者應付到 WeChat,或者應付到Sync Calling。換言之,多元化是,如果神將來會賜予多元化的權柄、能力,以及一個屬靈身體給我們呢?那我們的性格需不需要多元化?當然需要。所以,神為甚麼在生命中,差不多在你呼出最後一口氣之前,其實在你人生中,真的是千變萬化。
就算你到老的時候,也有身體衰敗去挑戰你、磨練你。在那段時間,你也可以自主地,使你的性格變得更多元化。所以神除了尋找,在我們每個性格中的悠久、完備,祂其實也會尋求我們能如AI 般多元化。你會看到,現在 AI 出名,就是因為它多元化。你想像不到,用這麼簡單的一個介面,就可以把它應用於作歌、填詞、畫畫,甚至是作文、寫論文,解決你的課題。這個多元化,才會令你覺得它值錢。就像以前的 AlphaGo 和 AlphaZero,它們就只會下棋。那你想想,難道神在永恆中,看到一個只懂得下棋的人,便將萬國賜給他掌管?有沒有弄錯?如果是這樣,究竟是你有一點點傻了,還是神有一點點傻了?
所以,其實我們身為人類,神在永恆中,是不打算以你作為人類的身份來使用你,祂會以你身為神的兒女來使用你。如此,你不可能一輩子,只彈幾個音,或者一輩子只下幾盤棋,就上天堂,你起碼要比現在地上的 AI 更厲害。所以才會給你一個這麼豐富、千變萬化的人生。誠然,祂又要你同時兼顧到這麼多東西,並且同時在每一樣東西中,皆能夠如神的代表一樣,活在這個地上。即差不多你每一個反應、每一個處事法,也差不多等於代表神一樣的處事法,那神就安心加更多東西給你,這就是神所希望的。
現在,讓我們再繼續,日華牧師早前於 2023 年 2 月 13 日的分享內容。
日華牧師:
所以,你才會看到,為何那麼多人慢慢爬上去時,會逐漸變壞,因為他們是「一本通書看到老」(意即:不懂適時變通)。但,神又不能放棄這種選擇法,或是放棄這種難度,所以,有些人便跌倒了,正是如此。
【文章重點整理】
- 品性上的自我增值、自我反省,才是最豐富的內涵。
- 恩賜運作亦是一個試金石,看看他有否被工作壓力和責任,拖垮了傾聽神的聲音。
- 於過程中,神是以賞罰的方式,等我們在不經意之下,不因利益的關係,使性格進步,所以,祂會以這事成為獎勵,使他能接收那些恩賜運作內容。
- 因為有些事情,真的要親力親為,才會理解箇中關於性格、品性、才能的真正奧秘,以及它的好處。
- 一定要非常細緻地了解,才能成為性格,而非「人做我做」,那只是門面工夫;性格是屬於你自己的,是你自己選擇放進去的。
相關連結︰
2012 榮耀盼望 vol. 682《星際啟示錄》第640篇天馬座行動(417)預知夢(2)
相關文章︰
「決斷心」(1)
「決斷心」 (2)
小獅子捕捉日華牧師的性格
人生尋找性格與報廢千禧年的人
自己內心的性格與神的邏輯鏈
錫安教會 – 歷史處境的塑造與性格
神為人生佈下信心的難題 (一)
神為人生佈下信心的難題 (二)
神為人生佈下信心的難題 (三)
神為人生佈下信心的難題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