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期望人的一生是怎樣過的呢?
用盡一生,於自我啟發、自我醒覺的情況下,建立一個似神、盡善盡美的意識形態;
帶著復活身體,才能夠成為配得擁有鐵杖轄管列國的嬰孩;
神要在不污染我們的情況下,讓我們發展屬於自己的算法,就是性格上的思維方式與架構法;
運算法
日華牧師進一步分析,究竟,神期望我們這一生是怎樣過的呢?當我們知道,自己的復活身體,是藉著這一生來建立,其實,我們就已經知道答案。唯有我們用盡一生,於自我啟發、自我醒覺的情況下,建立一個似神、盡善盡美的意識形態,我們的復活身體,才能夠成為配得擁有鐵杖轄管列國的嬰孩。以下,是日華牧師於2023年2月13日的分享。
日華牧師:
好了,我們現在用運算。你會理解,我再將它拼合,變成一個更加單元的東西。你就當作,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的肉體,我們只有意識形態,真正我們的存在,是有substance(實體)的,就是我們的意識型態。所以,神在永恆中是要一個應用程式(app),但你要自行去建立這個應用程式出來,就是你的運算法。然後,這個應用程式就會好像AI(人工智能),藏在一個屬靈的身體裡,正是如此,就是我所說的運算法。
但從這個運算法中,你就會看到,祂的要求當然是盡善盡美,盡善盡美得越像神的話,你越能擁有一個復活身體,就會越接近新婦、小孩子的身體。所以,我不斷用運算法來解釋。
新聞報導員及新聞評論員的分別
於校對這段精華短片時,日華牧師以「新聞報導員及新聞評論員的分別」為例子,進一步解釋「大我」與「小我」之間的關係。以下,是日華牧師於2023年3月10日的補充。
日華牧師:
因為之前我們用了「大我」、「小我」的概念,理解到原來自我們一出生,神把我們放進一個可以改變,並且是合格、合理地作出改變的環境,稱為「世界」,讓「小我」一出生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同一個「小我」。
但是,要在「小我」離開這個世界之前,他在這個「小我」環境當中,盡量汲取「大我」的知識、身份、做事法和形像。當他離世的時候,他與「大我」完全相似。因此,當他說話的時候,你便能從他的說話分辨出來。如我所說,有很多工具人,其實他們就像新聞報導員。但相對地,我們能在電視上看見,有些是新聞報導員,他們只不過是「小我」按照「大我」給予的數據讀出來而已。但另一種評論員則不同,他那個「我」是正在評論,例如董驃以前是評論賽馬的,又有些是評論足球、有些是評論籃球。
那不是給他們一張紙,讓他們讀出來,而是他們自己很接近足球、籃球的「大我」,然後,以此作出評論。所以,你會看見,神希望在世的日子,你能夠分辨出來,看見這個「小我」和另一個「小我」有所不同。這個是新聞評論員,而另一個是新聞報導員,兩者是有分別的。
因此,我才這樣說,你們沒有留意到嗎?我們提及如Edgar Cayce之類的那些人,其實,他們很小家,因為他們就是報導員,而非評論員。評論員有一個問題,就是當你聆聽評論員說話時,你根本完全聽不出,有人給予他一份script(講稿)去讀,你聽不出來的,對不?無論事實是否如此,你會完全百分之百相信,有90%是他按照自己的意思說出來的,你無法分辨是他自己說的,還是讀稿的,對不?因為很多時候,真的是他自己說的。我正是如此,我根本無法分辨,到底這個是來自神的感動,還是我自己的意思,明白嗎?這種是你已經改變至很迫近、接近「大我」。這就是神將「小我」放在這世界的目的。
一個可以變動、可以賺取,並且可以迎戰所有環境的過程中,產生出一個自我製作的演算法。正是如此!這就是神所要的!當完結後,便能將本身屬於「大我」的權柄,交予他一部份,就是這樣。然而,自始至終,他在自己的自由旨意底下,一直自甘墮落,卻又期望上天堂後,能統管萬有,豈有可能?神沒那麼愚蠢,對不?神創造生命,其實是在裡面做出這些篩選,做出那些,如我常用的一個字詞,就是「配得」。故此,以「大我」、「小我」去理解此處,你就會更加明白,我們得到復活身體之前的過程,其實是為了甚麼。所以,我們有少許接觸到「大我」,但是,你接觸「大我」的時候,你會立刻被那些資訊spoil變壞了,還是你一直接觸這些資訊,而模仿這個「大我」本身擁有的真性情和形像呢?這就是各人有不同的分別。
在基督教界已經可見,有些人接觸真理和啟示後,「嘩!他們簡直是更加小家和貪財。」但有些人接觸啟示之後,則更加自律、愛主和進步,這是那個人自己選擇的方向。
以下,讓我們繼續,日華牧師早前於2023年2月13日的分享。
日華牧師:
因為應用程式就是一個運算,它如何處理你提供的data(資料),然後它produce(製造)出甚麼,或者有哪些application(用途)及功能,而我們就是這個(應用程式)。
所以,這是為何我們要有左右腦?為何我們要這樣?
原因,在這個過程中,你既是生存、生活,你既是維生,但與此同時,在過程中,在你自己的選擇底下,你正在不斷轉變你的運算法,加與減的運算法。意即,如果將來世上真的有一個全能機械人,你會裝進一個怎樣的AI晶片呢?日曆?就是日曆而已?只能做到日曆,那能配得上這個全能身體的機械人嗎?或者你只用AI去下象棋。你明白嗎?原來你的應用程式,甘於一輩子只會下象棋?人生如此狹窄的話,你怎配得將來(成為小孩子)?
因為你就是那個AI,你就是那枚晶片,你就是那個應用程式,你究竟如何調動你的運算呢?現在你就明白,神豈不是透過這個小孩子轄管列國、坐寶座,已經是在告訴你,如果他有AI,將會是一個甚麼級數的AI。他只會掃地?只懂得寫文章?只懂得在家裡看報紙?很多人的一生就是這樣度過,這些人又怎可能(成為小孩子)?當你自己擁有一個世上最偉大的機械人,這麼辛苦,製造出世上最厲害的機械人,你會放甚麼晶片進去呢?
良善又忠心的僕人
於校對這段精華短片時,日華牧師以「一千兩、二千兩、五千兩的僕人」為例子,解釋神對我們每一個人的預期,以及我們該如何活自己的人生,才能夠成為神眼中,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以下,是日華牧師於2023年3月10日的補充。
日華牧師:
你終於明白一件事,為何明明那主人去遠方,他要把一千兩、二千兩和五千兩,給予他的僕人。然而,很有趣的是,他回來之後,卻要取回。而五千兩那個,卻是有十座城可以掌管,為甚麼?
換句話說,我們一生所有事情,正如我所說,我們的智商及一切,本來就不屬於我們,是神借給我們、給予我們而已。但是,我們藏在地裡,我們以為只要不虧損,就是賺了!那麼,神便會審判。然而,明明五千兩是神借給我們,為何五千兩能賺取再多的五千兩,然後,我們可以擁有十座城呢?我們現在便知道,那五千兩是為了甚麼。
所以,我現在說的,就好像我們一生所擁有的事情,先這樣假設,我和你現在這一代,我覺得,對比亞伯拉罕那一代,他們最多只是擁有一千兩。而我們這一代,每一個人都是五千兩。換句話說,只有我們這一代,就是新婦這一代,才有所謂十座城的管理。因此,我們這一代是給予得多,亦等同我們可以賺得多。但相對地,要知道神給我們的一切,都是借的!全部都是會取回。即是,我們的智商、我們的認知、我們所謂的理智、我們所擁有的身體,所有東西如是。
只是,我們用這個身體賺取甚麼呢?如《聖經》常提及,你是賺財寶?還是賺回你擁有的視力?賺回你的心?賺回你有聽覺?賺屬天上的獎賞?
這些全部是額外的,就是五千兩裡,你賺了多少回來呢?而這五千兩,神是會取回的。但是,當神取回來後,究竟你有甚麼呢?其實,若是一千兩那位,只是零而已,甚麼也沒有,那當然是審判了!
人生其實就是這樣。現時你擁有的所有東西,有沒有嘗試用它去賺取,本不是你與生俱來,已經擁有的智商程度、智商速度、認識的題目,以及你的聰明智慧?但是,所有這些賺取得來,是屬天的,才能夠存留。如果是屬地的,都是不能存留!這就是我們應以五千兩的概念,去看這故事,你就會更加清楚。
Eddie 策略家:
日華牧師,剛才你提到的概念,就是神給錫安,average(平均)是以五千兩作計算。但是,若在二千兩的層面裡,那個人是否已算是賺少了?即是,向誰多給,但他交還、奉還的,都只有二千兩而已。
《聖經》有提到那也算是賺了,也是神讚賞的。但是,都會有這種層次、級數之分。如日華牧師,你已完全賺取了,但是,我們可能都未必是,可能在某個層次,只是二千兩的層次。
日華牧師:
總之,神預計每個人賺的都不同,但是,一定要賺取一個稱為「配得的本份」。這配得的本份,就是神所期望的。但是,如果沒有這配得的本份,所謂平手,那麼,神便看這是不合格的。正如,那把一千兩藏在地裡的僕人,那是不合格的。但最糟糕的是,普遍教會是連這個也沒有,他們還要沾沾自喜,他們根本是「倒賠」,交不出配得為人的人性基礎。
以元素、樹木、動物概念去理解人生
文偉資料員:
日華牧師,剛才你提及關於「倒賠」的問題。其實,當我們以元素、樹木、動物概念去理解時,可否這麼認為 ——那些人是無法於人生中,累積足夠的元素,無法在這個小我中,做出累積,於將來進入永恆時,能夠被神收回這個元素,是不是這個意思?
日華牧師:
是的!正如《瑪拉基書》所說,就像利未人,會被熬煉像金子銀子一樣,原因就是,他們是計算元素的。
因為本來我們,無論在動物、植物的部份,在永恆裡,是不能存留的,金銀寶石能留下來,但,草木、禾秸已經是植物了,已是最接近底層的元素了,即是草木、禾秸,因為這是中間那階層,但是,動物部份就更不用想了。動物的程序,所有的行為、成就,就如我經常說,神是不計算成就,就是這個意思,那些根本是不能扮演元素的角色。
所以,很多人若是重量不重質,那麼就中招了,其實,寧願是量少、質多,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若以元素來看的話,無論是動物、植物,都會被銷毀殆盡的,到最後,是以那個元素才是最重要,即是能留下來的元素。因為,本來中間階層,植物部份的決斷心,只不過,是一個仍然有地上的日子時,當中的一個製作環境。
試舉一例,如何計算有多少部完成品呢?當然是計算能夠賣出的iPhone,而不是計算工廠裡還有多少原料,這就是問題所在。
就算到我們離世時,我們的決斷心仍有很多的猶豫不決,仍有很多還未肯定的,那些就是一個問題。其實,在決斷心的時候,是同時存有good and evil(善與惡),每個人的決斷心,都同時存有good and evil,唯獨元素,就只有善,這就是當中的分別。所以,你怎可能在good and evil之間,仍是未肯定,尚未將它提煉,仍在原料階段,怎可能當作是元素使用呢?
所以,草木、禾秸,正是仍存有good and evil。因為論及決斷心,行為是可以假裝的,但主耶穌罵的,不是罵法利賽人的行為,而是罵他們的決斷心裡,還存有good and evil,但卻是偏向惡,這就是問題所在。
所以,決斷心是不會留在永恆的,只有元素才會留在永恆,元素就是成為金屬的器皿、金銀的器皿,是可以成為一個盛載神的靈的vessel(器皿)。因此,簡單來說,決斷心仍是處於一個製作過程當中。舉一例子,何謂「仍是於製作過程中」呢?像我十分納一,已經不需要經過決斷心,對不?如果我現在十分納一,都還在掙扎,那就是要經過決斷心,我問你,那部份是否能夠上天堂?你試想一下這點。
但我們不懂這樣分辨的,因為你對真理的認識,或是你的行事為人,對自己的內心是怎樣,並不是很認識,所以,你並不知道決斷心,其實有善、有惡;只有元素,才單純是善的。所以,若在決斷心的階段,還是猶豫不決的話,這便稱為「三心兩意」,是嗎?不管你那個猶豫佔有多少比例,皆算是三心兩意,對嗎?
這便是《聖經》所說的不能碰,即指不好的,要盡快做到一心一意。若你能一心一意,那就已經是元素,不是決斷心。
決斷心是產生品格,所以,神在上天堂時的審判,是分得很清楚,肯定有很多所謂宗教家上去時,大部份還在決斷心裡,他們以為沒有問題,但還在掙扎之中。所以你想想,如果那些人還要裝假,那麼就完蛋了!他已經在決斷心中,決定了惡。
以下,讓我們再接續,日華牧師早前於2023年2月13日的分享。
日華牧師:
你當然會有一個環境,篩選過是最好的AI,將它放進去,如果你是創造者的話,那個AI甚至會接近你。那你有甚麽方法做出一個這樣的AI?他不是被強迫,他不是機械人,正因他不是機械人,這才是最大問題。所以,他一定要自我選擇,對不?而世界就是這樣存在,就是這樣出現。所以,其實人們最陌生的是,為何這個小孩子就能用鐵杖轄管列國?何解?一出生就可以?這已經告訴你,神在小孩子的運算中,要求他達到甚麼階段,即他能做到甚麼階段。
所以,為何「凡事盡都順利」是我們人生中,一個coaching(引導)我們的祝福呢?因為神想我們做很多事情,即手所作的,凡事盡都順利,即祂想你的手處理許多事情。當然,不單只要做好它,最重要是你的動機,打從每一步的動機都要是愛,所以你這個AI,雖然是幾乎全能、萬能,但每一個萬能的步驟,它的每一個branch(分支),每一個步驟都是因為愛人而產生。嘩!那你想不想得到這個AI?他根本沒有一丁點,任何少許決定是來自不愛人,完全沒有。即愛神的級數,而製造出來的這個運算,為何神給予他這樣的軀體?正是這個原因。
那麼神都會放心,換作是人也會放心,在整個過程中,根本沒有瑕疵、錯誤,並且,完全不曾離開過愛,要麼愛神,要麼愛人如己,去作出每一個決定,還要是每一個推進、進步,並且每一個分支都是如此。而那些分支並不少,很少人會像他一樣,學那麼多東西。這就是新婦,這就是小孩子,這就是人生。所以要做出一個這麼瘋狂的AI,末世才有可能做到,以往的世代這麼複雜,明白嗎?連衣服也沒得穿,只是叫你不要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什麼?!那製造這個AI出來有何用途?除非這個AI被造出來,就只懂得在人放錢下去時,它便會伸手出來,並發出「鏗」、「茄」的聲音。當別人放錢下去時,它就會發出「鏗」、「茄」的聲音,除非製造成這樣的AI,明白嗎?意即不放錢,就不會發出「鏗」、「茄」的聲音,就是這樣,最多做到這種程度。所以活在亞當時代的人,根本不可能是新婦,現在你就能明白。
自主耶穌出現以後,其實信仰的難度提高了,正是這個原因,獎賞亦加大了,但是,正因難度提高了,哪怕你只是為了求存,你也要有更進步、更寬闊的人生。所以,我用運算方式來解釋就最好。如果你擁有一個世上唯一最好的機械人,你要安裝一個AI進去,你會選擇一個怎樣的AI?當然,如我所言,你一旦給予它權力,甚至它能掌管全世界的國度與生命的話,那麼,這個AI裡面,除了運算要準確、豐富、精明之外,它的每一步也要懂得怎樣愛人才行。或加或減,每一步也不能離開愛人,那你就明白,為何主耶穌來到的時候,會說兩個最大的誡命,就是我們的人生。
理解「愛」的真正意思
Caleb 策略家:
日華牧師,想請問《聖經》提到「信、望、愛」,其中最大的就是愛。就如你今天分享到,就是那種愛人和愛神的心。但相對地,在「信、望」上,我們也需要擁有這種特質。於「信」的層面上,譬如剛才我們提到,在「信」裡,我們要有剛強壯膽,許多時候,我們看見一些弟兄姊妹,比較剛強壯膽地行出信仰的那些,他們進步似乎比較快,當然,他們背後可能是帶著愛去做,去推動他們自己。
相反,有另一批弟兄姊妹,他們很小心、很怕錯,相比起來,他們的信仰好像走得比較慢。這亦等於外面的基督教,許多牧師也固守他們的傳統,他們不想犯錯,在他們的傳統裡不斷重複,所以,他們捕捉不到神的時代步伐。相反,日華牧師你對信仰的剛強壯膽,對神的那種絕對信任,反而能捕捉到神的信任。其實大家之間的分別,是否只在於「信」,還是有其他東西推動兩者呢?
日華牧師:
其實這關乎人的心,一個很重要的topic(題目)。我們經常錯誤地形容許多東西,所以,關於愛,亦是基督教中一個非常大的錯誤,在屬世中更是大錯誤。
就是「愛」這個字,擁有愛和缺乏愛,其實在這世界是相通的,完全是相通的。你缺乏愛,就是叫作愛,絕對沒有愛的,亦是叫作愛,擁有愛的人也是叫作愛,竟是如此!
舉個例子,兩個人相愛,但是,他們是否真的擁有愛才相愛呢?其實不是的!兩個非常缺乏愛的人,非常自私的人都會相愛。
他們只要足夠自私便可以,「我不能離開你!」「我不能沒有你!」對不?明白嗎?你會看見,因為他缺乏愛,他需要你愛他,對不?世上最讓我們感覺到接近真正的愛,就是一個母親對自己子女的那種愛,這是最接近的,你會看到她那種愛真是,她擁有愛,她付出給你。
但你會看見許多人,我們所見的所有愛,其實我們為何會這樣呢?因為我們永遠是看object(受位),我們不是看subject(主題),即我們不看主題。
其實主題是在人裡面,主題在裡面,但受位在這裡,我們看到主題與受位之間有連繫時,我們就說是愛。但我們沒有留意這個主題,其實是擁有愛,所以才對他有反應,抑或因為缺乏愛,而對他有反應呢?他缺乏愛,但仍會愛對方,明白嗎?所以,有些人說:「我很喜歡這條項鍊!」「我很喜歡這件衣服!」「我很愛這個女孩子!」他愛太太之外,又愛小妾,又愛其他女性,他內裡真的有愛嗎?他有私慾、有情慾,但根本一點愛也沒有,一丁點也沒有!
愛是一種決定,若你真正愛一個人,就會如我所說的,你會委身,你會為她犧牲,你會付出,你會為她考慮,對不?而不是搶奪她的自由、貞潔,搶奪她擁有的將來。
這等於我愛你們,但我從來沒有貪你們任何一樣東西,對不?你擁有的所有美好,我也會替你們開心,這才叫作愛。
而假如,你擁有的金錢、名譽和地位,我想要,我愛那些東西,那麼,這種能叫作愛嗎?所以你會看到,現今這個世界上,人們會這樣做的原因,就是他們從來沒想過,愛是一個subject(主題),並且,愛是有substance(實體)。
意即,若這人內裡有愛的實體,絕對是不同的,他真的會愛這隻狗、這個太太和女兒。然而,若他內裡根本缺乏這個實體的話,這主題沒有了實體,那麼他就只會自私,找一些東西來滿足自己,他就會孤獨、孤單,明白嗎?他一定要找一個太太。甚至乎,最常見的例子是,那些年過五、六十歲仍未婚的「老女人」,這些女人就會變得「恨嫁」,她是否有愛呢?她是缺乏愛,因為她沒有了實體和主題。
續…
文章重點整理
- 神期望人用盡一生,於自我啟發、自我醒覺的情況下,建立一個似神、盡善盡美的意識形態,我們的復活身體才能夠成為配得擁有鐵杖轄管列國的嬰孩。
- 以「新聞報導員及新聞評論員的分別」為例子,解釋「大我」與「小我」之間的關係。
- 人一出生,神把人放進一個可以改變,並且是合格、合理地作出改變的環境,稱為「世界」,讓「小我」一出生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同一個「小我」。「小我」離開這個世界之前,他在這個「小我」環境當中,盡量汲取「大我」的知識、身份、做事法和形像。當他離世的時候,他與「大我」完全相似。
- 很多工具人就像新聞報導員,他們只不過是「小我」按照「大我」給予的數據讀出來。評論員則不同,他那個「我」是正在評論,例如董驃以前是評論賽馬的,又有些是評論足球、有些是評論籃球。
- 以「一千兩、二千兩、五千兩的僕人」為例子,解釋神對每一個人的預期,以及我們該如何活自己的人生,才能夠成為神眼中,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
- 我們一生所有事情本來就不屬於我們,是神借給我們而已。
- 亞伯拉罕那一代,他們最多只是擁有一千兩。而我們這一代,每一個人都是五千兩。我們這一代是給予得多,亦等同我們可以賺得多。但相對地,要知道神給我們的一切,都是借的!全部都是會取回。
- 決斷心是處於一個製作過程當中,有善、有惡;只有元素,才單純是善的。所以,若在決斷心的階段,還是猶豫不決的話,這便稱為「三心兩意」,但神要求人,要盡快做到一心一意。若你能一心一意,那就已經是元素,不是決斷心。
- 真正理解什麽是愛,愛是一種決定,若你真正愛一個人,會委身,會為她犧牲,會付出,會為她考慮;
相關連結:
2012 榮耀盼望 vol. 683《星際啟示錄》第641篇天馬座行動(418)預知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