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的運算法是什麼?
神創造人的目的是讓我們從負責開始,逐漸認識愛的真諦,並通過婚姻家庭等選擇和經歷,自我啟發、自我醒覺;
愛是一個實體而非感受或受位,這種愛的實體是寫成聖經的動機和源泉;
人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行動去培育和發揮神給予我們的起初的愛心;
從負責任而製造出「愛」
日華牧師:
所以你能看見,其中一點,姊妹很多時候不懂甚麼是愛。很多時候,她不斷要得到(get),當她越情緒化、軟弱、寂寞,便越要求別人愛她、關心她,要求別人和她傾談。
她們有時候會有這種混淆,以為這種就是愛的表現。其實,是她裡面缺乏愛,才需要別人填滿這個void(空缺)。
這種人,若不處理它,這個空缺便越來越大了。沒有人會用別人的愛及關心,填滿自己擁有愛的充實感,這是不可能。因此你會看見,很多謀殺親夫、爭家產等故事,便是這樣產生岀來。全部因著甚麼呢?內裡用錯方式妄想填滿它。若想填滿它,唯有自己才能產生出來,這是你的決定。
這是一個決定,就如結婚,這是一個決定及委身,「無論如何,你也愛她」。當然,這猶如立約般,其實這亦是產生愛的第一步。
於校對這段精華短片時,日華牧師進深分析,神設計婚姻的原因,目的,是讓我們理解「愛的實體」,並且,讓我們藉著自我啟發和自我醒覺,能夠自行製造出「愛」。以下,是日華牧師於2023年3月10日的補充。
日華牧師:
那你就明白為何神要設立婚姻。因為若然沒有這麼多提示,要我們自我啟發、自我醒覺,從我們人生中的責任,以及過程中找到愛,然後效法愛、產生愛,的確很困難。
所以,神設立了家庭、婚姻和子女,其實是與所有蜘蛛、蟑螂、蚱蜢和螳螂不一樣,在那過程中,你便可以選擇。但是,最初選擇的時候,你並非想著那是愛,你只是想著應否盡這個責任,對不?即是否要負責任而已。通常男女之間發生關係,就是用「我負責」之類的字眼,為何神要製造這些出來呢?其實我們是從「負責」開始的,因為負責是最基本,是朝著愛那方面行出第一步。
然而,若果你負責得好、負責到盡善盡美,你需要付上時間、心機嗎?你需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盡智嗎?這就是愛人如己!
所以,當你這樣想的時候,你才會知道,神創造人,為何不像創造水母一樣,在水底下飄來飄去,然後最終上天堂呢?為何祂不這樣做呢?對不?水母是單細胞生物,能夠自行繁殖,怎樣都可以,對不?祂創造人,製造這麼多責任,尤其是家庭等等,並且在家庭人倫中加入眾多demand(要求),這麼多責任、要求和自律,例如,不能貪戀鄰舍的妻子。
這些我們首先從責任開始走第一步,神不會強迫,祂只會提示,但你能否做得好呢?但說真的,我一開始也不覺得做得好,直至我發覺,能幫助我做好的關鍵,就是我為人著想。
譬如,我是很難自律的,意即,倘若這件事是為自己而做好,對我而言,這是很困難!例如健身,是為了使自己變得健碩或健康,這是很困難的。但我告訴自己,我健身後可以教導別人,讓每個人都擁有健康,那我就很容易做到。原來這樣會更容易,原來用這種方式,會掀起我內裡另一個option(選擇),這個選擇,只有在愛人時才會誕生出來,我會變得更自律、更聰明,思想更敏捷、更廣闊。
其實,原來全部是由負起這個責任之後,再多行一步,例如當你為父,或成為一個丈夫,其實那是責任。很多時候,你看到很多逃避責任的人,他們的性格是相當萎縮。他們的前途、生活和人品也很萎縮。但反而在這些責任下,神設計給我們,隨著我們逐漸長大,一直會遇到這些需要和責任。當我們行出責任的一步時,便會發現自己擴展了,你看見另一個世界,有另一種品嚐、有另一種溫馨,有另一種你以前未曾經歷的事情,你能夠經歷到。
然而,你若能把這個責任做到盡善盡美的話,這就是愛。但你做多少呢?你走多少步呢?別人叫你走一里路,你願意走兩里路嗎?其實那是甚麼來的?那就是責任以外,你有沒有做得更多?其實這個才是由責任,在沒有強迫和提示下,單單視乎你是否懂得愛。那個就是你產生出來的愛,但很少人會這樣做。所以,神放下了多條伏線,其中之一就是教會負責人。當你執行的時候,不論你當初開始做時,可能只想逞威風,或想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但是,最終你能否做好的關鍵,就是你要將責任再多走一步,就是愛人,那你就會做得好,做得盡善盡美。
其實,全都是神佈下的一個局,我們活在其中,可以渾渾噩噩,但亦可以於誕生愛後,你便會發現,自己能夠如魚得水地活在這個世界。所謂「如魚得水」,就是你的品格會一直提升,並且你真的會經歷,《聖經》所預言的新婦級塑造過程。
愛是完全的,將懼怕除去。
以下,讓我們再接續,日華牧師早前於2023年2月13日的分享。
日華牧師:
無論疾病、窮困,諸如此類,你都會愛她。你有了這個決定,因著這個決定,你咬緊牙關地執行,你便會發覺,在裡面壓榨出你的愛,如此,你就會產生對配偶真正的愛了。故,結婚後並非互相要求,而是互相付出,你便明白神為何要設立婚姻。其實多給了一個機會,讓你產生屬於自己真正的愛,並非神給你的愛。問題在於,你要將這概念用在教會及事奉當中,只是再進一步而已。
越是這樣,你就會看見,有些人遺留這一方面,稱為消極的愛,卻沒有如我這般,不斷擴展出不同的特色。例如,你提及的那種勇敢,有些人確實勇敢些,他們會多執行些東西。有些較勇敢的人會去執行,有些可能「膽搏膽」,或者他們有那一份熱切。若是不夠膽量的那群?如果他明知道那東西是正確,卻沒有膽量去執行,其實他是沒有愛了,對嗎?
愛既完全,就將懼怕除去,就是這意思了!因為,你有那個實體,它會推動你願意為人冒險,你會否看見,我願意為你們冒險?很多時候,我為你們冒險之前,任何事情,我可以決定是否分享出來,但我也願意。
這就是你有那個實體達致一個階段,被愛充滿至一個階段,那件事不會阻擋你,多行一步為別人而做。那事甚至是冒險、導致你生活上忙碌些,甚或導致你損失多一些,諸如此類。許多的理由,使很多人沒有這份主動,願意打破自己生活的平衡,而多行一步的原因,其實因為他沒有愛。現在用實體來看,你便明白,他沒有足夠的電,energy(能量)不足,推動他粉碎那個外殼。因此你會看見,我所說的話,其實我要打碎很多自己的外殼,我才能擁有這種說話的方式。你會看見身邊很多人,也會有很多屬於自己的態度。對了,明明我的講道,或許比這種講道方式好更多倍,但他依然也有自己的態度。何解?因為我有足夠的愛,一生做一個這樣的人。但有人連如此小的一步也不行,有多少呢?需要死嗎?不行、不可以,因為,他沒有那個實體。因此,若用實體來看,其主題及本質來看,你不要看受位。單看受位,你不會知道甚麼是愛,你不知道它究竟有甚麼互動。當你這樣看,你便會看通很多人。於校對這段精華短片時,日華牧師繼續分析,當我們看見一件物件,覺得它很可愛的時候,其實,它只是對你有一種吸引力,而不是「愛」的本身。所以,真正的愛,不是產自這些物件,而是產自我們的內心。
愛在「主位」上
以下,是日華牧師於2023年3月10日的補充。
日華牧師:
這裡再解釋,不要單看object(受位)。舉一例子,你看見Hello Kitty 時:「 很可愛啊!」這不是愛,對不?你看見一隻狗時:「 很可愛啊!」就受位而言,那是一隻狗,以及Hello Kitty,你不會從其身上看到愛,對不?
其實,我們經常用錯「愛」這字眼,把實為substance(實體)的愛看作一種表現,並稱之為愛;把吸引力(attraction)亦當作愛。然而,吸引力和表現都不是愛。為何我們會有這種錯覺?原因,我們經常注目在該受位之上,例如:我很喜歡這件衣服、我很愛這女生。我們會視表現為愛。可是,「愛」這個字,《聖經》根本一直也形容為實體。
Faith(信心)是實體;
Hope(盼望)是實體;
Love(愛)也是實體。
但是,他們現在皆並非如是,他們所說的愛,乃是其中的表現。因此,他們會尋找一些,會導致他們有那種表現的東西,並視之為可愛。會喜愛那些東西,能夠愛那些東西。明白嗎?跟以「實體」來形容的,完全相反!永遠只顯示出你的需要(need),而不是顯示出你的愛。意即,「嘩!這個寶寶真可愛,恨不得親他一下!」這正是你的需要,需要一如此可愛的寶寶,給你抱一下、親一下。那是你的需要,不是愛。
因此,「愛」並不在object 上,即不是在受位上,而是在主位上。而在主位中,當你觀察這實體,你才真正知道甚麼是愛,並懂得發展愛。其實,我覺得中國文化,是世上最扭曲愛的文化,他們用了很多方式表達愛。例如,從前,刻薄大兒子便等於愛,這可真是變態,卻說成是「愛」!
他們並不知道實情,因為每個家庭也學效了黑白電影所描述的,便誤以為這就是愛。其實,若沒有實體,你始終只是抄襲。你只是看見別人這樣做,你又這樣做,有一個提議(suggestion),你便照著做,便覺得那是愛。但是,如果你有實體,即使在不同文化(culture)、環境、年紀、性別或身份,你都會懂得怎樣回應(react),因為你有實體。
如果你沒有實體,只有受位的話,你僅跟著別人怎樣對待那受位,便覺得自己發現了愛。其實「愛」並非這般簡單。所以,很多人便變得十分刻板,於他們的人生裡,不能成為身邊所有人的祝福,或成為一個能夠經歷神,人品更加昇華的榜樣。原因,他們只懂得抄襲,就像外面的牧師,只懂得抄襲別人所做的。然而,你卻會發覺,我在錫安教會裡,沒有一樣東西是抄襲的,都是我研究過,發現是好的,我便會做。在錫安,我不會盲目抄襲剛接觸的任何事物,不會的!無論是我們的聚會模式、奉獻方式,全部沒有!
為甚麼我有本事做得到?因為,我有愛的實體,且是大得厲害。這個愛的實體大到一個階段,導致很多人不明白為何我會有啟示,以及,到底我是以甚麼觀點(perspective)看《聖經》。其實,就是站在愛的實體去看《聖經》。所以,很多沒有愛的人,便會用抄襲方式看《聖經》。然而,你卻會發覺,一言蔽之,我對任何《聖經》的律例典章,都有獨特的看法,也可以說是獨到的看法。何解?從何做到?因為,我已經在神給予我的愛中,誕生了愛的實體,從這個愛的實體,我才能明白這麼多《聖經》,乃是別人解釋錯的。可是,我怎能給他們解釋呢?他們永遠不能夠以愛去解釋,因為《聖經》根本就是以愛寫成,那麼,怎可能以愛解不明她呢?但是,他們的愛太少了,有些人於進入棺材前,除了神的愛以外,他們內裡竟甚麼愛都沒有!那麼,又怎能要求他們解明《聖經》呢?《聖經》是以神的愛寫成的,對不?他們不會讀得明白當中的一切。
然而,你卻發覺,自你聆聽我分享的第一篇信息,便已發覺我的獨到見解,乃是至今你仍然值得學習的,對不?從第一篇分享已經如是!何解?為何其他人從來不曾有?起初,我已感到那是一個很特別的區別(difference),但是,維持數十年了!難道只是把事情誇張一點,便是啟示了嗎?不是的!原因,正如我所言,我已經誕生了一個實體,很早年已經誕生了一個很堅固(solid)、很豐富的實體,就是愛的實體。由它衍生出我對《聖經》的見解、我對執行《聖經》時的方向、演變和解讀。意即,只要神給我一些東西,我的應用程式便會生成該次的方向和做法,而這正是源自愛,源自愛這個實體。所以,為何我指出,愛定必是一個實體,而不是一種感受;也不是一個受位(object),受位又怎能夠解明《聖經》呢?對不?但它有實體就可以了,因為《聖經》就是它寫成的,它亦是以這動機寫成。
起初的愛心的真正意義
以下,讓我們再接續,日華牧師早前於2023年2月13日的分享。
日華牧師:
當然有些人會說,這是他愛的極限,他不能做質,那麼便做量吧,這也尚可,不能強迫的。他不能做得如此闊,那麼他做單一吧,這亦是不能強迫。但是堅持下去時,亦算是他愛的量,你不可以提取超過那個量。這就是多年來,我事奉時,即要求及幫助你們,我不會提取超過你擁有真正愛的量。若超過後,第一,你未必做得長久;第二,你做得到又如何?神不會獎勵你。甚至最可怕,連你僅有的愛也挪開了。明白嗎?你甚至喪失了起初的愛心。起初的愛心,你在起初的時候,這種實體反而更多,時間久了,連起初的愛也耗盡(worn out),你不是比那時候更愛人。
謹記,那不是神的愛,是神給了你愛後,你要產生屬於你的愛。若你失去了起初的愛,如此,你豈不是白過數十年嗎?這是起初,不是上年!你知不知道這句説話的份量有多重?你從來也未思想過,我所説這句話的意思。你誤以為,那種只是感受到愛(feeling love)是來自feeling(感覺)。它是實體,不是感覺,而是神的demand(要求)。若你沒有這份愛,難道真的上到天堂嗎?於校對這段精華短片時,日華牧師進深分析,其實起初的愛心,並不是最大的愛心,這只是神給予你一份小小的愛,神期待我們於人生中,栽種出上百倍、上千倍的愛。
以下,是日華牧師於2023年3月10日的補充。
日華牧師:
所以現在你突然對那節提及「離棄起初的愛心」的經文,我們下意識地以為,起初的愛心,乃是我們有生之年最大的愛心,對不?因為我們以為那是object(受位),覺得起初的愛心是最單純、劇烈的,是不?但如果它是substance(實體)的話,則大件事了。如果是feeling(感覺)的話,那當然回到起初的愛心,就可說是已達到人生的巔峰。不過若是實體的話,起初的愛心是一兩,現在本該是一百噸,但你離開了起初這一兩的愛心,意謂現在連一兩也沒有,更別說一百噸了,這就是那分別。
我們若以為那是感覺,是一種劇烈、單純、熱愛的感覺,便會覺得起初的愛心必然是一生中,最巔峰的愛心,所以人要回到起初的愛心。我們誤解了這節經文!若你看它是擁有實體,且是以一兩接一兩增加下去的話,你則連起初的愛心都沒有了,即連起初剛開始所誕生的一點點愛心都沒有了,你最後也將其耗盡了,然後連那一兩的實質愛心,現在都沒有了,而非好像錫安般,經已擁有一百噸,你卻連一兩也沒有。我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如此理解這節經文。
續…
重點整理
- 大部份人會以需求來代表愛,例如喜歡一件衣服或一個人,這只顯示出我們的需要,而非真正的愛。
- 不以自身的需求代表愛,因愛不在對象上的吸引力,而是在主位上,愛是一種實體。
- 我們應該用愛的角度看待事物和人,而不是只看表面或受位。
- 錫安的一切都是經過研究後做出的決定,不會盲目抄襲那些以扭曲方式表達的愛。
- 起初的愛心是神給予的,但需要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行動去培育和發揮,這樣才能在人生中種出更多更豐盛的愛。
- 人們常誤解認為起初的愛心是一種單純、劇烈、熱愛的感覺,而且是人生中最巔峰的愛心,但其實是指一開始的一點點愛心,即人在耗盡這一點點愛心後,將失去所有的愛心。
- 愛是完全的,將懼怕除去。
相關文章:
預知夢前言 (3) — 我可以擁有神的運算法?
神期待人的性格擁有一種似神的運算法(一)
神期待人的性格擁有一種似神的運算法(三)
神期待人的性格擁有一種似神的運算法(四)
Ziondaily:
2012榮耀盼望Vol. 683《星際《啟示錄》》第641篇天馬座行動(418)預知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