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決定排放核污水,對全球帶來甚麼影響?
海洋已是全球最強的稀釋地,但福島海域的海魚放射性銫含量,仍然超標180倍,代表海洋也無法處理大量的放射性污染;
日本刻意掩飾排放的是核廢水,但實為受污染的核污水,中國、香港相繼禁止日本水產品入口;
一些以海產製作的 Supplement ,在這次排放危機後,原材料已受污染,再也不能服用。
海洋也無法稀釋的核污染
早於 12 年前,2011 年日本福島發生 9 級大地震,觸發日本福島核災難時, 日華牧師已隨即召開「全職講座」,詳盡解說日本福島核泄的禍害, 並前瞻性警告世人,海洋將被污染,人們應避免進食海鮮。
其前瞻性,甚至超越 Webbot,於當年「全職講座」的 6 個月後, Webbot 才警告人們︰不要進食魚和海鮮! 全球將會發現環境中許多物件也有輻射,人類更會因為吃魚(fish eaters)而感染輻射毒。
今年2023年2⽉13⽇,⽇本政府內閣會議中決定︰ 「最快今年春夏將核廢⽔排入海」。
今年 2023 年 2 月 13 日,日本政府內閣會議中決定︰「最快今年春夏將核廢水排入海」。 福島核災後,過往 12 年間,為了讓反應爐內熔融的核燃料維持穩定狀態, 福島第一核電廠必須持續注水冷卻反應爐, 形成大量含有超高濃度放射性「氚」(tritium)物質的「污染水」, 這些含有高度毒性,多達 132 萬噸的核廢水,被存放在廠境內 1,061 座儲存槽中。
其中,3個月前,2023年6月5日,於福島第一核電廠港灣內捕獲的海水魚「許氏平鮋(kurosoi)」, 體內輻射元素銫的含量,超過規定標準的 180 倍,達到每公斤 1.8 萬貝克(Bq)。
大家沒有聽錯! 早在日本大量排放核污水入海之前,這條海魚身處的核污染,已經過海洋大量稀釋, 然而,牠體內放射性銫的含量,竟然超過安全標準的 180 倍!
換言之,我們可以理解為,只要超標 1 倍已極為嚴重,是很大的問題, 更何況這條魚是超標 180 倍呢?!
於 2023 年 9 月 1 日,校對這段精華短片時,Eddie 策略家就此向日華牧師進深提問, 有關核污水經過稀釋後,再排放進大海的安全隱憂。
————————
Eddie 策略家:
日華牧師,想請問,日本政府解釋將輻射水倒進大海一事, 他們表示儲藏於罐內的輻射水,已稀釋至很低濃度,對生態環境、對人的健康,並不會有影響。 他們這種說法,是否一個謊言呢?
日華牧師:
其實,不可以的。 因為這種核污水,若真的能稀釋,只要排放入海洋便能稀釋,沒甚麼比用海洋來稀釋更好了。 但現在說的是,即便在海裡,濃度亦超標,而非儲存罐內的一條魚超標 180 倍。 若是儲存罐內的一條魚超標 180 倍,這說法還說得通。 但如今就算在海裡,仍超標 180 倍,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現在,真正最高濃度的核污水,尚未倒入大海,這是一個事實。 那麼,無論如何稀釋也好,也必定比之前已慢慢滲入大海的更濃。
所以,若將這一些作為罪魁禍首的核污水,也一併倒進海裡, 無論日本政府的解釋如何,也站不住腳。
總之,如果可以在海裡找到一條魚,濃度超標 180 倍,就甚麼也不用說了, 任她說得天花亂墜也沒有用。因為,尤其是核污水,稍後也會分析這方面的資訊。 因為,冷卻水(核廢水)和核污水是不同的。 冷卻水(核廢水)可以稀釋,當然,排放至海洋就能稀釋得更多,但核污水卻無法稀釋。 因為,我們無法將放射性物質過濾掉,這正是問題所在。
核污水,來自將水直接沖進燃料棒內,以達到降溫效果,避免燃料棒爆炸、完蛋。 但若是冷卻水(核廢水)則不同,因為它被用於降低,燃料棒所釋放出來的溫度, 即所有物質皆被隔絕,那些水所接觸的只有溫度。
在冷卻以後,它從未接觸過燃料棒,只曾接觸過機組內的散熱部件而已。 那這些接觸過散熱部件的核廢水是安全的。 但現在,日本政府混淆視聽,說是排放「核廢水」,因核廢水經稀釋後就沒問題。
但若是浸泡過燃料棒的「核污水」,是無法稀釋的。 那種濃度是無法解決的,因它是直接浸泡過燃料棒。
如果真的能夠稀釋,那早已不需要,將千萬噸、百萬噸的核污水儲起,故此,它是無法稀釋的。
————————
今年 8 月 22 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佈, 由 8 月 24 日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經處理的含氚核污水排海, 日本宣稱已將輻射污水稀釋淨化處理,但仍會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氚, 引發日本國內外民眾的疑慮,擔憂海水會遭到污染,生態將受到嚴重影響。
————————
YouTube 片段: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 9.0 級地震,並引發特大海嘯, 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 3 座反應堆,發生堆芯熔毀,大量放射性物質污染了周邊土壤和水質, 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了長期的影響。 事故發生後,因為需要冷卻反應堆的堆芯,不得不持續注入大量的水, 加上,滲入到反應堆的地下水及雨水等,生成了大量的核污染水。
隨後,由於被注入的海水,受到核污染,不能直接排入海洋。 因此,東京電力公司選擇,將所有核污水儲存起來,目前,福島第一核電站廠區內, 共有 1,000 多個儲水罐,用於保存因核事故產生,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核污染水。
由於福島核電站位於太平洋沿岸,事故對周邊生態系統,造成較為長期的影響, 放射性物質在土壤和水體中積聚,破壞了生物體的生存環境。 與此同時,位於福島核電站原來的植被,被改造成廢水回收站、垃圾儲存庫等設施。
除此之外,在地圖上出現的藍色方塊,查證為中期貯藏設施, 作用是存放土壤與儲存被污染的垃圾等。
日方及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多次發表言論,聲稱福島核處理水可以飲用、游泳, 與別國核電站的排水一樣沒有危險,然而,這些言論卻引起爭議。
多國專家質問︰「既然處理後的水可以飲用,那麼,為何要將核污染水排進大海呢?」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日本政府一直將「核污水」說成「核廢水」,但一字之差,卻貽害無窮。
今次日本福島的嚴重事故,由核反應堆芯融解出來的「核污水」, 與世上核電站正常降溫後,排出符合安全標準的「核廢水」,兩者是截然不同。 換言之,「核廢水」相對比較安全,但堆芯融解後的「核污水」,卻是嚴重的核污染,延禍久遠。
————————
YouTube 片段:
我很快地補充一下,因為一直到現在, 我發覺可能大家沒有弄清楚,它排出來的水,到底是甚麼水。
請注意看這圖,這稱為「蒸氣鍋爐」,這是一般我們船上推進系統的鍋爐, 這裡有一團火正在燃燒,通常這團火是甚麼呢?是汽油,噴進來然後點燃。 點燃之後,你看見這裡有一處供水,然後,這一根一根的,稱為「爐管」, 水會通過這裡,因為這裡很熱,對不?
結果,水來到這裡,越到後面,就越變成蒸氣。 然後,到這裡就會變成蒸氣,這是蒸氣出口。 從蒸氣出口出去後,就會從熱能,變成機械能,反正就是轉換了,或是變成電能。 這稱為「蒸氣鍋爐」。
如果是核子反應爐,基本上,與這原理是一樣的,但謹記,圖中的火是由汽油燒的。 變成核子後,即使是核子能,不要忘了,它的水依舊是這樣,通過這些管子出去。 那麼,從這管子出去,是不是很熱? 熱了之後,它經過冷凝後,或經過一些轉換, 變成機械能或電能後,這些水要排到大海。
所以,你看我們核一、核二、核三,是否也有排這種水?
那些稱為「廢水」,記緊這一個「廢水」,跟核子是無關的。 東電一、二、三、四號爐都燒了,整個被燒毀塌掉,塌掉後,核爆要怎麼辦? 將所有水灌進去,這一次的水,不叫「廢水」,叫做「污水」。 為甚麼?
水已跟內裡的核能混在一起了。 所以,於正常情況下排出去的廢水,如果你沒有洩漏,沒有洩漏、沒有哪裡破, 基本上它出來後,是不含核子的放射線。 但這一次,是徹徹底底將所有海水直接灌進去,你只需這樣想想, 所有水也變成了黑色的水,黑漆漆的,然後,他要把這些東西排出去。
人類有史以來,從來沒有把核污水排到大海, 切爾諾貝爾的時候,同樣產生了核污水,但它不在海邊,它旁邊有一條河。 結果它破裂的時候,流到河裡再流出去,當時這樣已經被全世界警告。 那麼,日本這次不管怎樣解釋, 你們也千萬記緊,那些水是跟所有核料混在一起,經過了 12 年、13 年。
雖然日本聲稱已有所降低,但記緊,毒與量,毒與數量是一樣。 舉例,我今天吃了 0.01 克巴拉松(農藥),我吃下去不會有事,說不定還對身體有益。 但是,如果你喝了一杯,你就死掉了。我告訴你,日本這核污水要排 30 年。
————————
「核廢水」實為「核污水」
沒錯!今次日本排進海裡的,正是一種將會對全球生態,造成極嚴重影響及後果的「核污水」。 中國外交部表示:日本排放核污染水,是將傷痛延續給子孫後代。 清華大學團隊從宏觀和微觀兩種不同角度模擬, 結果顯示,核污水在排放的 240 天後,就會到達中國沿岸海域。 1,200 天後就會到達北美沿岸,且幾乎覆蓋整個北太平洋。
隨後,核污染物在赤道海洋流的作用下,將會一邊沿美洲海岸向南太平洋快速擴散, 另一邊,則通過澳洲北部海域向印度洋轉移。 2,400 天後,中國東南沿岸海域主要呈現濃度較低的淺粉色, 而北美西側海域,已基本被濃度較高的紅色覆蓋。
研究人員再進一步,選取日本宮崎、中國上海及美國聖地牙哥,這三個沿海城市進行對比, 從污染物濃度變化曲線圖可見,4,000 天後,美國聖地牙哥附近的污染物濃度,約為 0.01 個單位, 這數值約是日本宮崎的 3 倍、上海的 40 倍。 專家指,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續30年,而最大的危險不只是氚,同時還有更多有害物質。
————————
YouTube 片段:
其實,日本有一個主要的誤導,他們說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處理完後,氚的濃度是達標的。 但實際上,真實的情況,世界上很多科學家也有一個共識, 日本的核污染水裡,含高達 64 種核放射性元素, 而且,這些放射性元素,7 成以上都是超標的。
而且,是多核素設備難以完全處理掉的。 那麼,這放射性元素進入海洋環境生態後,氚可能還不是最危險的, 最危險的,可能對人類、對海洋生物影響危害最大的,是碳-14 和碘-129。 碳-14 的半衰期,是 5,370 年,碘-129 的半衰期更長,約 1,570 萬年。 碳-14,令人最擔心的是,像日本漁民、漁業界所說,它會在海洋生物,即魚類體內聚集。
碳-14 的聚集的豐度或濃度,美國科學雜誌有一篇文章,提到它可能是氚的 50 倍。
————————
亞洲國家應對日本核排放的措施
8 月 22 日,香港政府宣佈:由 8 月 24 日起,禁止日本 10 個都縣的水產、海鹽, 及未經加工或經加工的海藻進口。 同日,澳門除了禁止水產品以外, 亦禁止 10 個都或縣的鮮活食品、動物源性食品、海鹽及海藻進口。
8 月 24 日,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為全面防範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海, 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及保護中國消費者健康,將全面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 有內地日式餐廳表示,會由其他國家進口食材。
————————
YouTube 片段:
中國的一紙禁令,令日本的水產行業,遭受了毀滅性打擊。 要知道,中國是日本水產的最大客戶,日本漁業根本離不開中國。 據統計,日本 2022 年對華水產品出口額,將近 900 億日元,佔總出口額的 42%, 光是扇貝類水產,日本就足足賣了 467 億日元,賺得盆滿缽滿。 不僅如此,日本 6 成以上的海參,也會運往中國,可見其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
————————
禁令頒佈後,僅僅過了一天,日本的魚類價格便出現了暴跌,以金槍魚為例, 據豐州市場的數據顯示,青森金槍魚的價格,在 8 月 25 日創下新低。 相比前一天,跌幅超過 20%,金槍魚的價格預示著寒冬的來臨,日本漁業或將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中國的禁令剛發佈,主管經濟的內閣大臣西村康稔,便接到了一通特殊的電話, 撥打電話的男人,名叫坂本雅信,他是日本全國漁業協會的會長。 在電話裡,坂本厲聲要求日本政府,停止排放核污染水, 否則,失去了中國客戶,日本漁民只剩下死路一條。 日本鄰國的南韓,市民擔憂日本排放的核污水,多個海鮮市場幾乎空無一人, 南韓商販表示,疫情期間的生意,也比近日的情況更好。
————————
YouTube 片段:
據環球網,日本政府啟動核污水排海後,南韓海洋水產部 27 日,宣佈了調查結果, 稱韓國海域中銫和氚的濃度,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限值標準。 但據南韓《東亞日報》28 日報導,在日本政府排放核污水後的第 5 天,
南韓釜山最著名的海鮮市場,札嘎其市場仍然非常冷清。 報導稱,在札嘎其市場,除了賣水產品的商人外,很難找到用餐的顧客, 這種冷清不僅表現在市場 1 樓的生魚片中心,在 2 樓的餐廳, 即使到了中午 12 點,餐廳內也空無一人。
一些在市場做了數十年生意的老闆嘆息,這是他們第一次經歷生意如此冷清。 一名從 1985 年開始在札嘎其市場做生意的商人稱,「以前也曾經歷過日本地震引發的核事故, 但奇怪的是,現在情況非常嚴重,生意比那時候還要差。」
————————
在日本核污水排海當天,韓聯社就曾報導稱,南韓釜山最著名的海鮮市場札嘎其市場, 及附近的民樂生魚片城(以生魚片餐廳眾多而聞名),幾乎空無一人, 濟州島南部的東門魚市場,也沒有甚麼顧客。
————————
YouTube 片段:
到超市了,給你們看一看最真實的日本生活,海鮮已經賣不出去,開始貼打折的標籤了, 其他的商品都是原價,而且也不打折,只有海鮮現在開始貼打折的標籤。 金槍魚開始打折,蝦和魚這一區都開始打折,都沒有人買。 並不是我跟你們說笑 ,只要是海鮮全部都打折,這麼好的大蝦,也開始打半價,就像不要錢般。
這一區都是海鮮,連看的人也沒有了,現在,連他們日本人也不吃日本的海鮮了。 我們再去第二間超市看一看,到了第二間超市, 現在日本所有商品,都要寫上產地,避免他們群眾買到福島縣的產品。 現在不光是海鮮,就連福島縣的水果也沒有人吃, 這是長野產的、這是青森產的,這一區的蘋果基本上都已經賣光了。
只有福島縣的水果,沒有人買,你看這桃子,這麼好的桃子都沒有人買, 現在,只要是標著福島產的東西,基本上就沒有人吃了。 一到海鮮區,同樣沒有人, 特別多的海鮮,全都是賣不出去。 日本人排完核污水後,自己人都不吃自己的海鮮了,我們更不可能去買。
————————
YouTube 片段:
昨天,我接了幾個做日料和海鮮的朋友電話,他們一頓哭,這生意真是沒法幹了, 還有做海鮮的朋友,也是躺著中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刷到這個直播間,全是打折處理。
所以,短時間之內,海鮮的銷售,一定會受到影響。 哎呀,今天是 8 月 24 日,看看今天的生意,沒人了,往常都是爆滿和翻桌(迎下一輪客人)。 今天這一樓,就只有一桌,就來了兩個外國人。 為甚麼呢?
因為今天是日本排放核污水,大家都去搶鹽了。 日本排放核污水,對我們餐飲就有這麼大的影響嗎? 估計,會對做海鮮的餐飲門店衝擊最大,因為自此以後,吃飯的群眾會有恐慌的心理。 以後,日本的料理店,誰還敢去?水產品,誰還敢吃呢?
短時期內,海鮮是不能吃了,再過兩年,我估計所有海鮮都不能吃了。 哎呀,看看這生意,一樓兩個外國人的一桌也走了。
————————
YouTube 片段:
問題一︰日本自己被大海圍繞,應該是最大的被傷害者,人家怎麼不怕呢? 答:能提出這問題,屬於連最基本的科學常識都沒有, 福島處於向北的日本暖流和向南的千島寒流交匯處, 所以,大部份排放的核污水,也不會沿著陸地的邊緣,向南北方向遷移, 而是會隨著北太平洋暖流,向東邊擴散,也就是太平洋腹地。
這意味著,核污水污染更嚴重的,是太平洋的東岸,根據模擬排放,到了第 4,000 天時, 美國聖地牙哥海域的氚污染物濃度,將達到日本宮崎的 3 倍左右。 問題二︰你都說了,人家美國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人家對日本排放核污水,怎麼會毫不介意呢?
答:這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陷阱,因這問題的前提設定,就是錯誤的,美國真的沒反應嗎? 只要稍微查一下資料就會發現,美國也有很多持反對意見的權威人士。
去年 12 月,美國海洋實驗室協會,就曾發表過一份「反對廢水排放計劃」的聲明。 夏威夷大學海洋實驗室主任羅伯特,也在審查日本排海計劃的細節後,作出呼籲︰ 「這計劃的安全性有問題,日本應當推遲排放。」
美國海洋放射化學家布塞勒,更直接指出︰「日本人試圖從儲液罐中, 除去一些放射性元素,但這項工作沒有完全成功,這些水不能直接倒進海裡。」 所以,真正沒有反應的不是美國,而是美國政府,原因,我在上一篇內容中,已做過專門的分析。
三句話總結就是︰核污染目前沒有顛覆性的危害; 站台(支持)日本在當下卻是戰略需要;挑唆區域矛盾,對美國更有利。 此處,我再加上一個比較腹黑(心機陰暗)的猜測,美國政府曾在比基尼環礁,進行過多次核試驗, 1946 年至 1958 年間,總共進行了 67 次核武器爆炸試驗,其中,還包括第一枚氫彈的爆炸。
不只如此,從 1940 年到 1993 年期間,美歐一共向大海投放了 20 萬噸核廢料。 雖然是放在密封的鉛罐裡,但這罐子遲早會被海水腐蝕, 到時候,核廢料進入大海,又是一個大雷。 這次站台(支持)日本排放核污水,弄得全世界沸沸揚揚, 到今後海洋真的因為核污染出現大事件,那到底是誰的鍋(責任)?
可能就是眾說紛紜了。也許,這就是大哥給小弟挖的坑。 當然了,這純屬我個人陰暗的猜測。 問題三︰說這麼多有甚麼意義?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說,日本排放的核污水符合安全標準,難道,你比專家還專家?
答:我們大多數人,也沒有看過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因為那很複雜, 但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對媒體說的話,我們應該聽得懂。 格羅西說︰「國際原子能機構,無法為這事件的安全性作擔保,排放,是日本政府自己的選擇。」 您已一本正經地通過各種數據證明, 日本排放的核污水能乾淨到直接飲用,怎麼還不敢做安全性擔保呢?
知名博主嚴伯鈞通過 AI,讀完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日本福島核電站,長達 144 頁的調查報告後總結, 日本核污水中,含有鈷-60,而且,在所有放射物裡的比例,高達 60.8%。 1950 年物理學家利奧‧西拉德,提出了一種叫「鈷彈」的核武器, 認為只需要少量的鈷彈,就可以消滅所有人類,而鈷彈的威力,就是來自於鈷-60。
當然,拋開劑量談比例,確實是耍流氓(無賴),但這份報告關於鈷-60, 在核污水中佔比偏高的信息,並沒有被媒體大肆報導,也許,這就是日本的公關費起到了效果。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當前核污水排放入海,對人類不會造成巨大傷害,那 5 年後、10 年後、 30 年後,又有哪個國家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監測日本這部份核污水, 於未來 30 年,可能會對全人類產生的影響呢?
問題四︰日本也是無可奈何,畢竟,儲存核污水的罐子也不夠了呀。 答:我們先不說,處理污水的方法其實有很多,直接按照日本自己給出的說法,經過處理的核污水, 乾淨到可以喝,那既然都能喝了,為何不把這些水放到日本國內的生產中,哪怕是用來沖馬桶, 不行嗎?你用罐子儲存它幹嘛?
也有人解釋了,因這些都是海水,說是能喝,只是在形容它的清潔度,海水不能用於生產生活。 海水是吧?沒法使用是吧?那我們來看一看,海水淡化的成本是多少。 就目前的海水淡化技術而言,處理一噸海水淡化的成本,大概是 0.6-0.8 元。
而日本這次經過處理,號稱乾淨到可以喝的核污水,總共 120 萬噸。 算一下吧,把這些核污海水全部處理成淡水,也就不到 1,000 萬。我們再退一步吧, 就算你連 1000 萬也不願意花,那你乾脆挖個坑,把這 100 多萬噸乾淨的核污海水, 建一個人工湖,又有紀念意義,還能創造旅遊收入。 所以,想想,罐子裝不裝得下,根本就不是日本排不排放核污水的原因。
在這裡最怪異的地方在於,日本目前的動作,實際上是成本最大的選擇, 你看,這次核污水入海事件的輿論公關,日本花了 700 億。 再加上,中國、泰國、俄羅斯、韓國等國家,宣佈全面或部份停止進口日本海產品, 日本去年一年的海產品出口額,高達 149 億。
這數字今後,可能連零頭都不剩,冒著如此大的成本和反對聲, 也要把所謂乾淨到可以喝的核污水,排到大海去。 這到底是腦子一根筋,不會算賬,還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呢? 用商業邏輯推演出的道理,其實是最有說服力的, 但如果,你一開始就有自己的立場,可能你也聽不進去。 問題五︰中國似乎是反應最激烈的國家,也不見別人像我們這樣群情激昂。
答:這樣的觀點,氣得讓人想發笑,日本核污水排放入海後, 它的放射性物質在海洋中,通過三種方式傳播,兩到三年內,可侵入中國海域。 而中國作為一個有著 14 億人口,960 萬平方公里的大國, 未雨綢繆提前做好預案,這不是情理之中的事?有甚麼可以指責的呢?
事實上,「只有中國在發聲」,這說法也完全不正確, 包括,韓國、俄羅斯、德國、泰國等國家,也明確反對。 韓國多個在野黨和市民團體,就曾在首爾市中心舉行大規模集會,強烈敦促日本政府, 停止核污染水排海。在韓國民調當中,反對日本排放核污水的比例,高達 97%。 說到這裡,倒是那些明明災難迫在眉睫,卻還鎮定自若的人,可能才算是反常吧?
————————
核危機下購買 Supplement須知
事實上,12 年前早已有新聞報導,2011 年公開試吃福島蔬菜的大塚範一, 於同年 11 月 2 日,以「體調不良」為由「休業」,事後證實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2011 年,一名留守搶修第一核電廠的「福島壯士」,因罹患急性白血病死亡, 他在 2011 年 8 月初身體不適就醫,證實患上癌症後不久就身亡。 有見及此,教會再次提醒弟兄姊妹,切勿進食海鮮,因現時的海鮮,有極高風險帶有嚴重核污染!
另一方面,現時,弟兄姊妹可把握時間,訂購一些日常以海產製造的 supplement, 如 Omega-3 魚油丸、Omega-3 磷蝦油丸,甚至,維他命 A 及維他命 D3 等。 因市面上大部份維他命 A 及維他命 D3,也是從魚肝油 Cod Liver Oil 抽取製成。 沒錯,其實我們日常保健的 supplement,除了 Omega-3 之外, 原來,維他命 A 及維他命 D3,也需要從海鮮,即魚肝油中抽取而成。
校對這段精華短片時,日華牧師再補充,今次訂購完最後一批 supplement 後, 往後,就需要轉用其他替代品或合成 supplement。 以下,是日華牧師於 2023 年 9 月 1 日的錄音補充。
————————
日華牧師:
在此要帶出一點,多年來,我們都不吃魚類,但現在的磷蝦油丸或魚油丸, 譬如,尤其是磷蝦油丸,其實是在北極、南極所採集的,過往勉強可以接受。
為甚麼?因為所有以海產製造的魚油,都經過類輻射測試。 但現在排放核污水後,就真的不可以了。
因為現在排放的大量核污水,第一,濃度高;第二,有很多東西已無法測試得到。 所以,如平時有食用這款營養補充品,便不要再購買了,即經過這一次之後。 如果原本沒吃以海產製造的營養補充品, 如果原本有食用 flaxseed oil(亞麻籽油)之類,是可以的。
但最好是購買一些著名品牌的亞麻籽油。為甚麼?因為,當核污水被排放入海洋後, 全球現在只要下雨,所有的植物都會開始受輻射污染。 所以,我們所食用的營養補充品,最好選購著名的品牌。 因為,通常較著名的品牌,都會檢查是否有輻射。
否則,可能有一些品牌,覺得產地沒有問題,而照樣生產,不檢查輻射,這就比較麻煩。 此外,大家以後應該要有一個習慣,對於所訂購的一切營養補充品,都要使用輻射檢測錶來檢查。
————————
所以,大家必須趁還有時間,儲備足夠的維他命 A 及維他命 D3,建議份量至少是 2 年, 而且,最好是挑選一些保質期較長的產品。
大家可以善用 iherb 優惠碼︰其中,適逢 iherb 正在推出 27 周年的優惠,由即日起, 至美國西岸時間 9 月 4 日早上 10:00,即香港時間 9 月 5 日凌晨 1:00 為止。 可以使用圖中所見,剛剛推出的73折優惠碼,即可節省27%金錢,實在是連一日也不偏差的機會! 另外,雖然近期多國出現市民瘋狂搶鹽的情況,但食鹽方面,大家仍可選購湖鹽, 其產量絕對能夠滿足全球的需求,所以,無須囤積食鹽。
重點整理
- 日本掩飾排放的是經處理的安全核廢水,但實為受到強烈放射性污染的核污水;
- 從海魚體內的強烈放射性污染可見,海洋也無法稀釋排出的核污水;
- 日本排放的核污水及放射性元素,將隨洋流污染全球海洋;
- 趁核污染未遍及全球海洋,要把握最後機會購置Supplement。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