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夠在富足後維持人生的幸褔?
牧師教導我們培養與神一致的性格和欣賞觀。
重視健康、時間管理和自律的生活方式可以帶來幸福感,不僅適用於個人,也可以分享給身邊的人。
運用自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為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幸福。
要同時兼備短時間衝刺和長期計劃
熾焮:
回應爸爸剛才關於健康的分享,回想自己真正開始懂得照顧身體,於健康上,開始懂得構思和重視,因此能夠品嚐人生的時間點,其實,是自下郵輪之後,即2020年初,這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因當時下船後,SCAD學校關閉了,不再有實體上課的機會,之前也曾分享過,當時自己正處於一個迷惘的狀態,爸爸卻很好地,按部就班教導我,如何編排自己的時間表,以及在健康上作充足部署。慢慢我便發現,原來生命是如此有意義和色彩,透過自己加倍重視健康,穩定自己的時間表,我能夠更加品嚐到,原來人生是如此幸福,我便更加懂得珍惜,並且,懂得將這份喜悅,與身邊人分享。爸爸,請問當小獅子聽見這一套,關於富足後的生活信息時,其實,他們是否可用類似的思維,以自律、健康的生活方式,為自己給身邊人帶來最大的幸福呢?
日華牧師:
其實,《聖經》常常讓我們理解一件事,在2,000年前已經開始,舊約是沒有的,唯有新約才有一個很有趣的概念——我們隨時都預備主降臨!但相對地,我們要對自己整全的人生負責。
換言之,我們安排自己的生活、作出調節,使我們健康等等,不只是為了還有700天。
對於50歲以後的人來說,是的,因為他們隨時連那700天都過不了!但如果對二、三十歲的小獅子來說,是因為他上一代都是這樣。你除了要預備那700天,也要預備那整全,可能還有半個世紀的人生,將會有雙倍的工作,那麼你就會做多了一倍的事情。但兩者的鍛鍊是不同的。一種是於短時間裡,對自己的衝刺,那種心態和做事法;另一種,是長期未雨綢繆的計劃,那是智慧和計劃的組合。兩者都很重要。因為,短時間衝刺的人很多;但長時間的計劃和安排,像是注意自己的身體,分配自己的感情生活,分配自己的時間作出有效率的貢獻等。這就是典型的例子,很多人過短時間並沒有問題,或被迫地過生活還可以,就像是學生那般,或是沒錢的窮人,天天都要打工一般,這些都是被迫地自律。但很多時候被迫地自律,突然變成自由的時候,中間會有一個階段,很多人都過不到那個階段。其實,所有人被迫地自律,比如打工、貧窮還是在學,進到自由之前,其實有一段很漫長的路,叫作「迷失」。
很多人當了明星後,一生都沒有離開這段路,接著才變成一個有計劃、有品味的人生,而我就是在說這一點。於突然間富足之後,其實有一段漫長的路,我們親眼見過,100個人走進去,99個人死在那裡!至死他都是迷失的。最後就是結婚多少次,便離婚多少次,不斷跟老婆打官司,那就是他成功之後的生活,直至他們死的那天。甚至離世都沒有兒女在身邊,不論他對子女的態度,還是子女對他的態度,都是完全不行的!香港很多明星都是這樣,很多國際明星也是這樣。就如我所說,他們由一個普通打工仔,一個寂寂無聞的人,一個羨慕能夠成為萬世巨星的人,最終他成功了。他走進一個過渡期,這過渡期就是迷失,在這個迷失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沒有走出來。但是有些人能夠找到,有計劃地、亦自主地知道自己要做甚麼,想做甚麼,那麼他就沒有迷失了。就如你在讀書這轉接當中,你沒有經歷迷失,因為你有目的地度過人生。你的目的是來自甚麼?來自你多了自由。你並不是如其他明星一樣,多了名聲、錢財、名譽地位,或是多了很多機會。若是如此就不同了!所謂的多了很多機會,甚至是多了很多女星的試探和引誘。所以,他們不同,他們真是在迷失裡面,是一轉身就在迷失裡。尤其是最慘的,乃是所有童星差不多都沒有好結局。
他們從小就已經拍戲,根本他們只有一個結局,就是悲劇!原因是他們得到的,不是只有自由,所以,由學生變成一個自由生活的話,會有一點點迷失,但不同於名成利就所帶來的迷失那麼多。他們會突然覺得,我可以擁有一切!但他沒有想到,他不是一個能夠承受一切的生命,他沒有一個這樣的生命、沒有這樣的身體。
話說回來,所以小獅子要繼續做的,第一,為餘下的七百天而努力衝刺!但是否需要照顧自己的健康,或其他事情呢?《聖經》要求我們學習,當作主還有50年也未回來,我八十年代初回港時,就預期主在1990年之前回來。但當時的我,是否只是想衝刺數年?不是!我有很長遠的計劃,現在看來更加是prophetic(預言性)。兩樣都做的原因,第一,就是使你的奮鬥、銳氣持續,因為,你要預計尚餘700多天;另一方面,你要有計劃、有步驟,按部就班,使你擁有智慧。兩者都是神要我們擁有神性格的必經之路,能夠有真正的方向。而真正的方向永遠是來自神,那麼,你更能接觸到神。預計神尚有七百天就回來的,強調是你的貢獻、你的付出;但關於將來的計劃和籌算,按照真理而行,以及好好鍛鍊自己,好好照管自己的健康等,一切關於將來的事情,一定是屬於神。如果,神參與的話,那便有預言性,那麼,這就是錫安有的特性。不是我們一味埋頭苦幹,聲稱:「我做完了、努力過了,神給我獎賞吧!」如此,你會像是和神斷開一樣。但是,如果兩者一起做,你才是真正認識神,亦能夠與神連繫!
認知品味的極限,細味當中的樂趣
西緬策略家:
日華牧師,現在我們聽你分享的這段落,其實是於九年前,牧師所分享關於「富足」的信息。當時,牧師已經強調了,錫安教會的弟兄姊妹,普遍屬於中下階層,其實,我們未必能夠品味到,這種富足背後的祝福。許多人因為無知的緣故,反而糟蹋了這種富足。其中,剛才牧師也分享到,現在好些富二代,就算是玩一個遊戲也好,其實,他們都不懂得品味,不知道在這個遊戲裡面,應該得到甚麼。
當牧師提及這點時,便讓我記起,當年,牧師帶領策略家去玩COC(ClashofClans部落衝突),或者玩一個名為Zenia的網絡遊戲(KingdomofZenia:DragonWars)。當時,牧師已經教了我們,許多人在玩這些遊戲時,一味追求「快」,於是課金,讓許多東西急速地升級。但是,玩COC時,牧師已經教導我們,這個遊戲真正應該品味的不是課金,而是你怎樣找出遊戲中的趣味,甚至是其漏洞,讓你玩的時候更能享受到當中的樂趣。在牧師分享這點之後,我們看到許多COC玩家,急速晉升至九級或者十級後,兩個月後便丟下遊戲不玩。
反之,當牧師帶領著我們,以牧師的方向去玩的時候,儘管我們玩了兩三年,還是很享受這個遊戲,覺得很有趣味!這是否就是,有時候當我們富足了,世界所謂「富足後的生活」,反而,讓我們更加無法品味人生。但是,牧師就有那種智慧,教導我們在每個範疇,甚至只是玩遊戲,應該怎樣正確享受,讓我們可以更加享受這個遊戲!
日華牧師:
其實,人生中每件事,都要用智慧去理解該事情對我們有的影響。舉一例子,世界上沒有很多的遊戲,會如當年的COC一樣。當時,我研究的時候,發現課金後,人們更無法享受這個遊戲。所以,我才叫你們不要這樣做。因為有些遊戲課金後,真的會更好玩、更厲害!但是,一定不是COC,你一旦在COC課金,你會完全失去當中的樂趣。
所以,我覺得設計那個遊戲的人,真的十分愚蠢。雖然,它能夠吸引許多玩家,但是,它不能夠使那些人一直玩下去。尤其,無法讓那些願意課金的人一直玩下去。至於其他遊戲,它們便懂得讓願意課金的玩家一直玩下去,但是,於當年而言,COC說是極之好玩。
但是,其課金的程度,因為它實在太創新,它能夠設計得好玩已經很難得。後來,也有很多人都抄襲它。但是,它課金的方式、收錢的方法,確是十分愚蠢。而問題是許多人都沒有看穿這件事。因為,我真的會享受一件事,並且思考如何讓該事情更有趣,即我能夠如何讓自己更加樂在其中。
舉個實際例子,就好像看小說一樣,熾焮也會看一些英文小說,因為他英文水平高。如《哈利波特》,他也會直接看該系列的英文小說。我也會教他,關於這些小說,一定要記住一件事。我們情緒能夠承擔的,是有著限制,事實上,我們能夠品味一件事時也有限制。好比你喜歡吃叉燒,最好吃的一定是第一塊。那麼,最難吃的第幾塊呢?沒有說是第幾塊,因為,你越是吃得多就越難吃,對嗎?
當你吃到第100塊的時候,你甚至會吃一塊,吐兩塊!如此,你還會覺得好吃嗎?直到你吃了第500塊的時候,你已經被帶去醫院了。那麼,你還會覺得第501塊叉燒好吃嗎?
人生其實是有一個極限的,我跟他說:「即使看小說也是如此,你千萬不要一口氣看完,想著要通宵看完整本,千萬不要這樣。」我們應該分開來看,慢慢地品嚐,越好看的小說,越要慢慢看。因為,你看的時候,你會有個錯覺,認為看完就會快樂。但這真的是你的錯覺!如果看完你真的快樂,為甚麼你閱畢就立刻找另一本呢?對嗎?其實,最快樂的時候,是你正在閱讀的時候。所以,與其快樂一天,倒不如拖長至半個月,甚或一個月。
如此,不單只快樂的時間長,並且,你真的品味到應有的快樂,是這本小說能夠給你帶來的快樂。這就是我們人生中,應該用智慧理解自己的極限和限制,然後,衡量如何面對更多新的事物。就好像有些人看小說,每晚都看至頭疼才放下。如此,本來人好好的,卻是要看到生病才結束,這本小說便包含了你的病,那麼,你怎會享受這本小說?你的情緒也會變得消極!
但是,很多人就是這樣,很多時候,年青人接觸這些遊戲就有相似的問題,他們會打至死在遊戲房裡。這些實例會讓你看到,他們對自己的身體完全不認識。
但是,這個世界始終有太多新的東西。很多人不懂得在自己喜好的東西當中,衡量自己應該如何處理和面對。總之,好玩而我有時間,或會擠出時間去玩。甚至,打遊戲至不理會功課,不理會自己人生的義務,有些甚至不上班。其實,那已經是對生命的一種折磨(torture)。在他玩完這個遊戲之後,他面對的,已是一個他無法再承擔的人生。這就是沒有智慧!
神既然給予我們這樣的人生,其實,我們就應對每一件所接觸的事都這樣想一想。當你習慣這樣思想,並習慣了計劃,你就會對以後接觸的所有事情,都懂得這樣做。所以,你想想,有多少爸爸懂得教導兒子在看小說時這樣做?很多人都不懂,因為他自己也不是這樣的人。對不?我正道出,很多人並非這樣,皆因他自己都受生活的壓力所限制。然而,我現在想帶出的是,這個壓力會突然因為富足而消失,導致很多人出事,極多人會出事!正如我們有目共睹,所有明星、暴發戶都出事。所以我們就分享了一套信息,讓弟兄姊妹對這點有所醒覺。
事實上,感謝主!我們接近晚年才開始富足,於是,我說穿這點後,你立刻會共鳴。若換作十多歲的小朋友,談何共鳴呢?他根本不知道我在說甚麼!但是年長的,簡單來說,當看到很多失敗的明星個案,也會認同我所言屬實。須知道,富有並非答案,反倒有機會成為咒詛。最常見的,近來亦常有聽聞,綜觀過去半個世紀,所有中了馬票的人之結局。
你就會看到,如我所言,他們本為被迫自律,被工作及謀生的壓力壓著,卻突然暴富,期間確實需要經歷一段迷失的過程,才會找到出路,但很多人直至離世都留在迷失中,最終以離婚、散盡家財收場。
最諷刺的是,有些人不只中一次馬票,但不管中多少次結局也如是,最後仍是破產收場,中多少次亦然。可知他過往可能是一名郵差或「打工仔」,與太太快樂地生活,但富有起來之後,就變成這樣。明星如是!人人也如是!如我所言,他們沒有想過,很多時候,人比自己想像中更無知。
其實,我們能夠生活,是因為社會已為我們製造了一種生活方式,大家被迫活在其中,所以相安無事。但當你脫離這種生活方式,以為能以另一種方式生活時,你才會突然知道,原來舊有的生活方式,能夠照顧你的健康、感情生活及家庭,讓你能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校對這段精華短片時,Eddie策略家作出提問,當富足給予我們更多自由時,我們應該如何平衡和自處呢?
以下,是日華牧師於2023年9月15日的錄音回應。
建立「健康的欣賞」
Eddie策略家:
想請問日華牧師,富足後的生活將會多了選擇,甚至少了限制,並且可以改善生活品質。但看見日華牧師,你於富足生活後,為自己設立了一些限制。例如,你乘坐的汽車,可以用十年也不更換,這是你給自己的一種自律和限制。但,在事奉工具上,有些部份你則每年也會更換。在這平衡上,我們應該如何自處呢?
日華牧師:
其實,剛才我提到一點很重要,就是在我們富足後,只要保持這點,便不怎麼會錯,就是「欣賞」這字詞。
當我們富足後,有本錢於我們所欣賞的事情上,繼續保持成為我們欣賞的項目。但你要做到的,是一年比一年更欣賞,而非學效那些所謂富人,欣賞那些如暴發戶所欣賞的「金勞」(勞力士手錶)、名車等,不是的!有些東西,即使我富足後也不會多用,甚至,富足後反而少用了。那麼,我怎會如暴發戶般,換一輛名車之類。事實上,我沒有特別欣賞那些東西,那我為何要花費金錢和時間在那些東西上?反之,我會在本身已欣賞的事物上,使自己有一個「健康的欣賞」。何謂「健康的欣賞」?就是那種欣賞會令我真正感到快樂,或會讓我學到很多東西。
舉個例子,我富足了,就連我的生日,別人送的禮物也很好,甚至這兩年贈送高達給我。我不會買回來便隨意擺放,當作是trophy(獎杯)那樣放在一旁。因為很多人的獎杯,拿回來就是隨意擺放,絕不會每天看一次,甚或上香,不會的!
但問題是,我自己擁有的,比如別人送的生日禮物或其他東西,我會嘗試欣賞,並看看能否從裡面學到一些東西。沒想到神感動我選擇高達成為生日禮物,除了欣賞,亦發現是一個「健康的欣賞」,並且在裡面學到很多東西。
所以,其實最幸福的是,就是當我們富足後,擁有一個「健康的欣賞」,那份欣賞使你繼續成為一個正常的人,成為一個更似神和更拓闊的人。
舉個例子,你會看見有些人富足後,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是很大的問題,因為慢慢會變成喝酒、吸毒、犯姦淫。你會發覺這並非「健康的欣賞」,並不會以這麼高調、高質素的字眼,講述富足後的生活。其實,是沿襲於你一向擁有的性格,並一直成長,從中發展出你會欣賞的東西,接著做好。
舉個例子,你欣賞自己做的事情,那麼,當你富足後,便有本錢做好自己的事情;又或者你擁有一個嗜好,那便發展自己的嗜好。因為我們未富足之前,自己的嗜好會使我們學到很多東西,或想到很多東西。又或你本身擁有的雄心壯志,例如當富足後,研發組將會盡快開始有關健康的研發,可以嘗試聘請更多人、運用更多資源和材料去完成。這是一種「健康的欣賞」,會比過往快樂,對嗎?
而這像是甚麼?你看自己,原來一出生就是探險家,然而,你沒有好的工具、機會和支援(backup),導致你未能在你的範圍好好地探險,尋找最深入的山洞。其實,生命也是如此,你一來到這個世界,藉著你的嗜好和人生的品味,在人生中去探險。有很多人富足後跳懸崖,豈不瘋了?
然而,我富足後,我有更好的裝備繼續探險;我會繼續發展我的嗜好;我會繼續投入一向所做的嗜好;我會繼續保持自己的雄心壯志。所以,我會作出分配,譬如,有些事情根本不值得我花錢,因那是我不欣賞的,汽車於我而言,只是代步工具而已。「所有富人都會買一輛亮麗的汽車」,但我卻不會這樣想,因為,我不太欣賞這事。由是,以「欣賞」這個字詞,即你所欣賞的事物,繼而執行,如此你會更快樂,何解?
其中一種欣賞,可能是欣賞親情,明白嗎?是以「欣賞」這個字詞,而非我「喜歡」做的事情。若是如此,那便大事不妙了,因你會忘記親情。對於你所欣賞的,譬如,你欣賞親情、小動物、寵物等,如此,你便去做吧!並要將其做好。以前沒有資源或金錢使自己快樂,現在你可以如此行了。但整體而言,這好像一個冒險般,原來我們每人來到這個世界,也好像一個冒險、探險的人生。
然而現在呢?你沿用一貫的處事方式,繼續探險下去,你的人生將會更加拓闊。尤其對一位基督徒而言,用這種方式,能確保他們的信仰不會繼續錯下去。試舉一例,你欣賞自己與弟兄姊妹外出時,很多時也會請客,如此,你便繼續做好這事,因那是你所欣賞的,而非喜歡這件事情而做。若是如此,你便很任性。所以,很多富人是很任性的,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很富有,「我要做我喜歡做的事情」,對嗎?
即使是年輕人,有時他們得到自由後,也會有這種想法,而不是說把人生最有價值,全球人花最多金錢的字詞,去做好它,那就是「欣賞」。身為帶領教會的領袖,我很欣賞我們的事奉很有效率、非常多的進步。但要達到這事,一定要用智能電話,所以對於這方面,一定要選用最好的,這個就是我很享受的事情。即我做每一部份,源於我之前一直進行,並且有足夠的資源使我做得更加享受。變相,在我富足後的生活,我會選擇走這條路。直至那件事,我發覺已經不會欣賞自己,如此,我便不做下去,你便會很容易選擇到方向,並且是最合乎人性。其實,當你常常擁有你自己欣賞的東西,並使你享受的話,你的心情也會好,你身邊的人也會快樂,使自己快樂之餘,亦會使接觸你的人,也一起快樂,對嗎?
故此,這跟屬世的做法完全不同。譬如,我欣賞自己健康,當我富足後便更能付出代價,花更多時間做好我的健康。變相,我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會使自己快樂。除了以往分享的開心指數外,那完全是指你嘗試新事物,或是在其他的事物裡。但,我現在所說的,並非指你向人展示甚麼東西,或是你製造出甚麼產品使人開心,因而達至這個開心指數。
這是指你自己的instinct,即你自己的本能。其實,你能測試得到的,你能測試到甚麼是最幸福、最好的生活,那是能讓你能維持一個健康的欣賞。當然,有些不健康的欣賞,那些便是變態,所以,那些便不要發展,那些會摧毀你的一生,摧毀你身邊的人的一生,使你的人生走向失控的領域。一個健康的欣賞是最好的,因為沿襲你舊有、最適合你的生活之下,一直成長下去,不論你多富足,仍然會很開心。並且,每一樣東西的「度」,即程度,亦是你能應付的,因你以欣賞作標準。
一個健康的欣賞,導致你將舊有的你,發展成為一個更好的你。
譬如,我以前貧窮時,很想吃自助餐,因為能讓我吃得飽,那是因為我每一餐也吃不飽。我也曾提及,以前貧窮時,每星期吃得最飽的那一餐,便是回到父母家所吃的那一餐,喜歡吃多少也可以;相較之下,只有我們兩夫婦的時候,二人只能吃一份。然而,當我吃飽至某個程度時,即我現在富足後,便不會想每餐都吃自助餐了,因為,我已經不再欣賞了,要吃得那樣辛苦呢!那並非我真正的目的,並非有錢便一定要做,所以,你便知道一些事情的程度。現時,我選擇吃健康的食物,寧願每天用餐的次數多一些,並且能夠選擇時間進食。這種程度導致我比以前更健康,進食後不會如以往那麼容易飯氣攻心,亦導致我能享受食物的味道,及飽足的程度。我不會如一些由貧窮變成富有的人,會暴飲暴食,變成一個大胖子,那個程度已經是錯了。
但,如我所言,若你秉持欣賞這個概念,就連你所吃的食物、所用的東西,也能使自己非常享受,以及,那個程度並不會過位。對於某些事物,你覺得足夠便行了,而且,當你強調欣賞的話,其實,會導致你所做的每一件事的程度,更像一個人,更能代表自己。
舉一例子,在我富足後,應該說,於疫症後,我未曾為自己買過一件外出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別人於我生日時送給我的,或是為了與綠豆師母拍婚紗照而買的,其他便沒有了,正是由於那個程度。
但,你會看到有些人富足後,便會發狂般去買極之昂貴的衣服。許多人也是如此失控,但,他們是否快樂呢?其實是不快樂!因為我會覺得,我的衣服,其實我每天也只是穿圓領汗衣,那又豈需購買那麼多衣服呢?若我多買幾件不會穿的衣服,我反而不欣賞,亦不會享受,因為浪費了那些衣服,只是放在衣櫃裡待蛀蟲而已。我每天都是穿最舒服的圓領汗衣,甚至,連我的鞋墊、拖鞋,這麼多年來,即差不多近十年,很少是自己買的,都是別人送贈的,許多雙拖鞋都是別人贈送的。何解呢?這正如衣服,就是我本身用不著,便不會浪費金錢於那方面;但是,也不會導致我很委屈,或是「褸丘」(不修邊幅)。不會的!
至少那個程度,反而,有一些東西,於你富足之後,便會降低。為甚麼呢?
因為,仍然是那個概念,我是個特別的個案,因為已經有許多人送給我,我不再需要去購買,簡直不會考慮,亦因而減少一次外出的次數,不用專程為買拖鞋而出外。當然,有些人並沒有別人贈送,那麼便要自己衡量一個程度。正是如此。所以,你會看到有些人簡直失常了,如我所言,有些人會買上一百輛跑車,簡直是失常!那些便是典型的「喜歡就去做」,僅是喜歡,而非欣賞。因為,當數量多至這個階段,你已無法欣賞;你的欣賞,反而變成一種折磨。試想,要欣賞那麼多輛車,假設每輛車能每星期駕駛一小時,才是欣賞的話,那麼,你便不用生存了。每個星期,那有這麼多時間駕駛呢?若要如此,豈不等同當的士司機?所以,生活的調節是不同了,若選擇以「欣賞」這個概念而言。
我身為領袖,與你們不同,我乃是整間教會的總負責人,所以,除了我自己的生活是以此作為「量度」之外,我看我的事奉,也是如此。我要擁有足夠的富足後,製造出一個我更為欣賞的事奉方式,我更欣賞的一所錫安教會。這樣,便能維持正常,不會變成一個畸形的牧師了。對於一位暴發戶的牧師,你並不知道他將會變成怎樣!但是,我反而仍然做自己欣賞的事情,同樣要求全職向某一方面發展,而我則提供某一方面給他們。
譬如,我很欣賞我身邊的所有同工,視為我生命的朋友,一旦我富足了,便會全面照顧他們的健康,因我不想看到,朋友一個接一個離世。這就是我所欣賞的生活方式,所以,我會特意成立小組,留意他們的健康;他們所有的醫藥消費,全部由教會支付,這便是我所欣賞的。
這個方向,你能看見嗎?乃是一個健康的欣賞,導致你將舊有的你,發展成為一個更好的你。
然而,如果你只想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麼,你已經變得很恐怖!因為,你所喜歡的事情,往往是參考身邊的人,他們所喜歡的事物。事實上,你以往覺得自己喜歡的事情太少、太狹窄,變相,他們喜歡吸毒、犯姦淫,變成怪模怪樣的人,喜歡去動漫展做cosplay(角色扮演),你便會完全學效他們。這些便屬於失常或迷失的現象。因為,雖然他宣稱自己喜歡,然而到最後,其實都是被人牽著鼻子走。但是我呢?我便不是!我永遠都是沿襲我的性格,按照我的欣賞而作。而「我的欣賞」,其實是跟神一起慢慢孕育出來的,所以,能成為一個更好的我。
因此,不論我的事奉,或是自己的品味和生活方式,都不會出現失常的現象。這是經過多年來擔任牧師所體驗出來的,所以,會與好些人不同,卻仍然是個特別例子,譬如,我不會再買新衣服或鞋子等物;但有些人,沒有別人送贈衣服和鞋子,若不添置,穿著的衣物穿洞又破爛,那便不好了。所以,我會衡量一個「量度」,意即:我已擁有這麼多鞋子,舒適且沒有破爛就好了。雖然我有很多鞋子的選擇,但是,我永遠只會選擇最舒適的那一雙出外。我現時的儀表,乃是自己所欣賞的,不會因為我有錢了,而無法照顧我的儀表,並非如此。反之,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無論是我的儀表、態度、生活方式,或是我的健康、與身邊之人的關係,皆是按我欣賞的方向去執行。
然而,富足確實可以使你全面革新,是所有方面!意謂,你越富足,你以往所有做過的事情,原來皆能夠向前邁進一步,甚至是十步,因此,我認為這個方式便是最健康。
續……
重點整理
- 聖經中提到我們隨時預備主降臨的概念,但我們也要對自己的整全人生負責。
- 短時間衝刺和長期計劃都很重要,但兩者的鍛鍊方式不同,同時兼備才可以使人擁有真正的方向和接觸神。
- 在成功後,進入自由生活,人們可能會迷失,因為他們突然擁有了更多的機會和誘惑。
- 富足後的生活有時會讓人無法真正品味人生,但牧師有智慧教導如何在各個領域正確享受,包括玩遊戲。
- 應該追求「健康的欣賞」,不要追求那些只是富人所欣賞的奢侈品,而是要注重自己已經擁有並欣賞的事物。
- 重視健康:懂得重視和照顧身體健康,構思健康的生活方式。
- 時間管理:學習編排時間表,讓自己充分部署在健康上,意識生活的意義和色彩。
- 幸福感:通過重視健康和時間管理,更能品味到生活的幸福,學會珍惜和分享這份喜悅。
- 自律的生活方式:提倡小獅子們運用自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為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幸福。
- 自己的行為和態度都是按照自己欣賞的方向執行,包括儀表、健康和人際關係等方面。
- 過度追求物質擁有不會帶來真正的快樂,因人在擁有富足之後會降低對事物的欣賞程度。
- 只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情往往是參考身邊人所喜歡的事物,可能導致失常或迷失的現象。
相關文章:
富足後正確的人生品味(一)
富足後正確的人生品味(三)
富足後正確的人生品味(四)
Ziondaily:
2012 榮耀盼望 vol. 710 ── 天馬座行動(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