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真正品格,是如何釐定的?
每個人的自我,都存在理智和品格兩部份,要真正辨別自身,就要將兩者分開審視;
品格需要經過行為落實,從理智層面相信,再以意願方式誕生行為,再成為品格;
在生活和信仰的矛盾中,仍然能夠活出符合《聖經》標準的應對方式,並形成自身的完整邏輯環,才是真正建立出屬神的品格。
主日回顧簡述
上星期,日華牧師校對精華短片(VO)「地震防災基本須知」時,作出了一段詳盡的補充分享,成為了主日的重點內容。
因為,當面對災難警告時,牧師向來也會採取「寧可信其有」的態度。雖然,香港過去從未發生過強度達 5 級或以上,甚至是 7 級的地震,但牧師分析,這種「寧可信其有」的性格,其實,亦是神所欣賞的性格。
原因,由分享「氧份療法」信息、「千年蟲事件」、Planet X、「2012 信息」、國內走難,全部也是基於「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從而產生出來的信息。 我們亦是因著這種態度,才得著神的祝福。 其實,很多人只關心自身的安全, 因此,他們不會為他人做準備,亦不會身體力行去參與。
然而,正因我們會考慮身邊所有人、願意付出執行, 所以,我們才會被視為新婦,因為這是神的品格之一。 世上許多牧師認為,藉著博覽群書、修讀課程,就能夠擁有智慧,可是,學習只能帶來知識,唯有正確運用知識,才是真正的智慧。方法在於,要明白智慧其實是一種性格,於面對災難警告時, 「寧可信其有」,正是培養智慧性格的態度。
校對這段精華短片時,日華牧師分析, 其實,中國傳統文化已給予我們一個線索,原來,智慧是一種性格態度。
以下,是日華牧師於 2023 年 9 月 8 日的錄音補充。
智慧是一種「品格」
日華牧師:
值得一提,其實這裡有道線索,中國有很多字詞, 例如「未雨綢繆」諸如此類,其實,這些就是智慧的 personality(性格)。這些成語的背後已告訴我們,這是聰明人會做的事情及處事態度。「有備無患」、「未雨綢繆」、「積穀防饑」。留意到嗎?
我們會稱之為「行動」,因為螞蟻懂得積穀防饑,我們才覺得牠有智慧,其實,那是一種「品格」,是一種性格。
這樣為將來、為災難預備,若然不屑理會的,那些便是愚昧人,藉挪亞時代,我們便明白這道理,對不?
所以,我們沒有留意, 其實,智慧根本是一種「性格」,我們以為是某一兩次行動、習慣。但,如果智慧本身不是一項「習慣」,而是一種「性格」呢?我們並未留意這一點。可見,中華文化下意識地,在眾多字詞和成語中,連同聖經,均讓我們看見,其實,智慧是一種性格品格、觀點及處事法,那根本是作為人,才會有的現象。
其實,錫安一直如此,只是大家未有留意,我們之所以比別人更有智慧,只因我們比別人更早作出預備。
譬如,我年輕時,已經預備年紀大了以後,我的健康應該如何處理?
怎麼做才是最好?好吧,既然 Webbot 提議,我們便採取行動。 這導致我們現時比全世界更安全,比全世界更富足和安心,對不?事實上「不可欠債」也是同樣道理。
《聖經》告訴我們,欠債,會衍生很多問題。尤其,我們教導百倍祝福,更必定要杜絕欠債,否則,你不用指望會有百倍祝福。
換言之,難道現時全世界眾多基督徒,他們沒有十分納一和奉獻嗎?但為何仍會在這一點出事呢?即使他們有十分納一和奉獻,並相信百倍祝福,但,祝福亦無法臨到自己身上,因為欠債, 所以祝福必然臨到債主身上,這就是當年的教導。
顯然,當這些教導累積至今,對比這個時代,我們就是智慧人。全都如我所說,這種「未雨綢繆」、「寧可信其有」的性格和做法。第一,讓我們比別人走得更前;
但最重要,令我們成為預備好被神祝福,以及給予啟示的人, 所以,我們能比別人擁有更多啟示,並非沒有理由的。 無論別人怎樣羨慕,亦永遠無法擁有我們這麼多智慧,原因,是他們不配。
因為,當你擁有智慧,才能憑藉智慧,在神面前,支取屬於智慧擁有的benefits(好處)。因為,神既然要我們成為智慧人,當你願意成為智慧人, 神必定會提供幫助,必定會提供祝福給你,因為你願意成為智慧人。
所以,若在這點繼續深入研究,便能理解,根本很多人的下意識都知道,總之,智慧是一個性格。很多成語,以及我們研讀的聖經真理都是如此。
==========
現在,讓我們回到主日回顧的內容。
許多人自以為聰明,不作任何預備,甚至乎,於事後說這些預言根本沒有應驗。然而,他們正正排斥了智慧的性格,亦因此,失去得著智慧的機會。在「寧可信其有」的態度上,我們亦需要分析,這些預言或 Webbot 資料的可信性。
當研究過後,決定列入「寧可信其有」的範圍, 那麼,就必然有後續發展出來,一套周詳的預備,這就是有信心、有行為的表現。當我們願意朝著這方向作出選擇時,就走進了神的旨意, 甚至乎,是一天也不偏差的帶領,到一個階段,可以接收到內容極為複雜的「2012 信息」。因為,神是以智慧創造萬物,到現在,神亦是以智慧去創造歷史。
假如我們希望擁有智慧,最快的方式, 就是藉著觀察日華牧師,學習他擁有的智慧性格和品格。 因為,這就是日華牧師被神一日也不偏差帶領的秘密。 而性格,更是我們生命中的終極獎勵。
神更是於歷史上放下不同伏線,伴隨牧師的分享而爆發,為的,就是要說明,是日華牧師的性格,再加上行動,一步步成就神的時代計劃。
所以,於 1996 年,其實,神當年的時代計劃,就是「氧份療法」信息,這是神於當年的智慧分享,亦是神給予所有人的生命教程,所有基督徒也應該跟從。沒有回應的人,就喪失了人生智慧的塑造。 而這兩年,神所給予的動勢,是有關於高達, 同樣,這是神所給予,能夠塑造智慧的機會。 不過,唯有擁有小孩子的心,才能承受。
校對完這段精華短片後,日華牧師進深分享,智慧性格的內涵。以下,是日華牧師於 2023 年 9 月 8 日的分享。
理解品格和理智的分別
日華牧師:
以馬內利‧史威登堡提及一件事,當人離世以後,最重要的是,將他的 will(品格)和 intellect(理智)分開,尋找出他真正的品格,然後得祝福。但為何會強調理智和品格呢? 其實他提到,原來我們的 self(自我),是擁有品格和理智。 即當人臨死時,這兩點是最重要,用來判定我們有否復活身體。
所以,關於智慧方面,值得在這裡補充,讓大家理解。 其實,為何全球很少人擁有我們的智慧呢? 原因是這樣的,其實我們只知道一件事,我們知道有 faith(信心),對不?有信心!但為何有信心,亦要有行為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信心是屬於理智,intellect 就是你的理智,你的理智接受了信心。
如我們所見,很多基督徒,他們的理智接受了信心, 但他們的 will(品格),他們的 self will,即他們真正的品德,是需要有行為,才能將信心落實。
換言之,我們有品格和理智的部份, 但你的品格是藉著行為,才能看出當中存在的質素。 存在甚麼質素?存在著信心的質素,是理智上的信心。 所以,理智是負責讓你接受信心,而你的品格是負責將其變成行為。所以,《聖經》說你有信心,亦要有行為的原因,正是指出品格和理智的事實。
而品格藉著行為,將信心變為實質,這稱為甚麼呢?這便叫作 goodness(善行)。所以,這是為何我會說,愛人,就要愛別人的善行,不是愛人的理智,是愛人的善行,因為那才是他的品格。
所以,當人離世之後,我們要將很多理智上的知識,轉換為我們的品格,才能有復活身體。意即,若我們只有理智,明知道卻不執行, 甚至,知道卻選擇背道而馳,那你就只有理智,但沒有真正的品格。所以,我們現在提及智慧,智慧是甚麼?智慧是除了善行之外,再將善行提升,便是智慧。
因為最高深的善行,並非 do good to yourself(善待自己),而是do good to others(善待他人),所以,最高的善行,便稱作 wisdom(智慧)的行為。 所以,原來神一直帶領我們走進智慧的行為,到最後,我們也看見,我們真的擁有智慧。至少於我而言,我不僅幫到自己,也可以幫助許多人,對不?
我們這間千多人的教會,各人都會在這一年裡, 看見這幾十年來我給予他們的幫助,這才值得擁有復活身體。 這正是具智慧的善行,不只是為了善待自己,亦是善待他人。 但這來自甚麼呢?原來源自理智上,我們採納了信心。 所以,這是史威登堡的書籍中最難明白的一段,因為,你要看很多其他的內容,他才會慢慢帶出那個事實。但這實在很瘋狂,竟然從未有人作出這般分野。
但他在書中帶出,這就是他所看見的,當每一個人離世時,就會有天使幫助他,用上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慢慢將其理智轉變為品格,使他能塑造出一個真正的他。但是,於 intellect(理智)的部份, 很多人只是知道,但未有行為,抑或已經知道,但沒有下決心。
然而,要真正變成 goodness(善行),變成我們的行為,那些才是我們真正的品格(will)。但是,如果我們直至離世時,仍大量停留在理智階段,如同很多神學家、著書立說的學者般,他們全都停留在理智階段,雖則知道的很多,但他們從未執行過。因為,至少我知道,根本單是聖經的一節經文,也足以用上一輩子執行。
但他們不斷出書,寫出一大段道理,自己卻沒有一點能做到。 其實,那些人在永恆中,不會真的擁有一個復活身體,這一點是我們需要理解。
智慧,就是在品格和善行當中,最頂尖、最接近神的一種品格。於理智方面,我們已足夠了, 但事實上,很多人都接受並期望,錫安的教導永遠只停留於理智階段。只有知識,聽信息就如觀看《漫威》電影一樣,好像觀賞一套很精彩的英雄片一樣。
但是,他們不喜歡在品格方面,作出善行,將智慧應用出來,那些他們就不喜歡了。然而,他們不知道,這才是神源源不絕給予我們理智的原因,何解?若我們沒有品格,只是停留在知識,其實我們的一生,也只是白走一場。
如何察驗一個人的真實信仰
Eddie 策略家:
日華牧師,你剛才分享有關 intellect(理智)與 will(品格)兩方面,一方面是知識,另一方面是信心與行為並重。 其實,日華牧師於信心與行為方面非常強, 例如,你祝福一位曾經幫助你的義人、恩人也好,你回報給他們的恩情乃是一生之久。
這是否因為你要做到這麼「盡」,才能收回百倍祝福,更能得著最高級數的智慧?我們各人是否跟從和效法你,做到這麼「盡」,才能達到這種巔峰級數,成為真正的智慧人,而非單單是一個只有信心和行為、被神使用的人?
日華牧師:
這一點可引伸至一個很多人因為沒有真實信仰,而產生的問題。其實,信仰到底是甚麼?當你相信一個真理,相信那是真實, 而且神會監管我們有否執行,便會出現邏輯上的矛盾。
意即,你會於人生裡遇到一些情況,並非單單任其過去便算,而是你發覺,假如你持續跟隨世界的方向前進,而你擁有真正的信仰的話,便會有邏輯上的矛盾。
若要解決邏輯上的矛盾,便不能再跟隨世界的方法,須思考出另一個方法去應對。然而,當你想通了另一個方法,而這個方法與世界的方法不同時,便牽涉了「邏輯環」。何解?試舉一例,《聖經》常常提及這類信仰上矛盾的邏輯環,是我們需要處理的,例如:不可拜偶像、不可吃祭偶像之物、不好吃勒死的牲畜,諸如此類。
當你信主後,假如你真正信主,便不應該拜偶像, 亦不應相信羅馬和希臘的偶像,或日本和中國的祖先等等。 這是一個整體,因為你的理智、智慧,於邏輯上已經接納了這個信仰。
若你真正相信的話,這種整全的相信便導致你不能越過良心, 於這種情況下,因為這與你的信仰存在矛盾,你會怎樣作? 你於當下盡心思考如何自處,才會產生邏輯環。
邏輯環於我而言,是由我的性格天然產生,但很多人卻是被動的(踢一腳,走一步)。甚而,如果這些人對自己所信的從未認真,便不在意那些矛盾,明白嗎?反正沒有人看見,亦沒有人知道,便繼續吸煙、喝酒、說髒話。他們乃是自自然然地做著這些事,只要沒被人抓著、對自己沒有損害,便會繼續做相同的事。如是者,便出現一個問題,他們的 goodness (善行),即行為方面沒有轉變。
然而,他們卻不明白,其實神希望透過這個方式,導致我們自自然然地,因為矛盾、產生了邏輯環,不但使我們戒掉壞習慣,並且多行善舉。這便改變我們的 will(品格)、性格。
原因,這是關乎我們的品格,最重要始終是我們的品格。 每逢我用上「品格」這字,你便明白,既然是你的品格,就不能夠像傀儡般執行,而是你自願去做,那才是真正的你。
何況,現在要上天堂的是你,你自願做好、自願擁有智慧、自願為人預備,那就是「你」了!這樣,這個「你」才配得換取復活身體。 然而,很多人於接觸信仰時,即使信仰是如此簡單,也不作這麼認真的選定和決定。這是為何?
原來,當他們的理智接受這個信仰時, 其實有另一個更大的動機 —— 要得著益處!他們乃是以此為先。
我接受這信仰時,信仰便是我的最大動機, 可是,對很多人而言,信仰只是達到其目的之手段! 故此,當他們要維護自身利益時,便顧不得甚麼矛盾或信仰了,明白嗎?如此,他們便完全只行在理智和利益中,永遠不會利用信仰誕生新的品格。我經常用善行(goodwill)這個字,指在真正保持、維持和堅持這信仰時,所誕生相繼連鎖反應的行動。
越聰明的人,行動便越多;越為自己信仰盡責的人,更會有一連串圓滿的行動。由此可見,每一次執行眾多善行時,我也會以很完整的邏輯, 告訴你為何要這樣做、應該這樣做,以及這樣是合乎《聖經》真理。這便是我經歷了自己的內心世界。然而,這必須在自願下產生出來的!原因,於這過程中,每個人也可按照他的自願性,而有不同程度的反應。
然而,日華牧師卻達到了最高程度的反應,甚至能帶著全教會一起執行,故此,才會達至「923」信仰的最巔峰。 可是,一般人即使被迫也不行動,更遑論自願地懂得思想至這地步,還要帶領別人。因此,我更不能監控你們的品格, 若我監控你們,我的品格仍是我的,反之你們的品格不是你們的。
要是屬你們的品格時,神便讚嘆這是神的家、神的教會。 這才是最有趣的過程,這過程就是信仰設計出來的真正目的。 由始至終是無跡可尋,總之,善行與行為,達至最高就是智慧(wisdom)的行為,是智慧的出路。原因是我們有理智和品格,可是,理智會隨著時代變動, 意即,你在馬丁路德時代,你接受這個理智,你可做回於馬丁路德時代的事。
但你在這個時代接受馬丁路德那個理智,便要因應這時代有另一種善行,可是,現在很多人仍舊執行馬丁路德時代的善行,那便出事了,是很嚴重的問題!原因,那個是理智,所產生的品格,是經過你自己的邏輯,以及因矛盾而衍生出來,所以,每個時代必定截然不同。
同一段經文,每個時代也應該有不同的反應、做法和處理。
便如我們今年開始學習 AI,為何今年學習 AI,但十年前不學習?因十年前根本沒有 AI,明白嗎? 現正說明,為何我們教會可超越別人和被神帶領,而且神能夠帶領我們?
因神每一年也有一個時代的帶領,但那些人仍活在歷史之中,他們只希望這是歷史的神,卻不希望神是一個活的神,一個時代的神,他們一直相信是一個死的神。故此,路德會和信義會,她們根本一直堅信一個死的神,於馬丁路德時代,神曾經活過,便依照馬丁路德的做法,做回現在的所有事情,他們不知道這是一個很矛盾的邏輯,神說「祂是永活的神,是昨日、今日、直到永遠」,對不?
而今天的祂想怎樣?今天你相信祂時, 著實,這信仰在今天的矛盾,跟五百年前的矛盾根本截然不同,因五百年前的馬丁路德,根本在相信神時他已被迫害, 但現在那些迫害全都不存在,對不?
問題是,當時他受迫害的原因,是基於信仰與當時代成了矛盾,他堅持了他所信的。因若他繼續相信天主教,便會跟他的理智有矛盾,而產生善意(goodwill),但是現時根本沒有馬丁路德的矛盾! 現在的基督教,不會被天主教到處追殺,挫骨揚灰,不會的!
這個時代相信基督教,便會有這時代的衝擊, 以及於這個時代,你理智上:「我既然相信神,在這時代裡,這些就不可做了,這些妥協不可做了,這些變相的罪就不可做了。」 那行善呢?馬丁路德時代的行善跟現在亦不同,於是,我便從這個方式理解,「既然神每日看著我,而且《聖經》也這樣說,在這個時代的行善應是怎樣呢?」
我便這樣去理解。 有些人覺得他的行善,就是每星期參與主日, 人家唱歌,他便唱歌,以及十分納一,那便稱為「行善」。 但問題是,在我來說,以及對於每個人來說,按著他的 will(品格)、能夠承受的程度,其實這種行善是有不同的程度,當中有更寬更大的。
按著神托付在他身上的責任,每個人的品格所產生出來的 goodness(善行),各人也不同。因此,神有時候把責任交在我們的肩膀上,加一些身份或位份給我們,原因,神希望我們擴大自己的善行,按著我們的品格,在天上的復活身體則會更加全備。其實就是這樣。
在矛盾衝擊中,建立整全邏輯環
只不過,你的 intellect(理智),因為在矛盾的情況下,所製造最完備善行的方式,正是邏輯環。意即,你要做到完整和全面,若要如此執行,那些也應該執行。如果,你肯定這一點是對的,那麼,其他相關的也要執行。方是完整的一套邏輯環。
誠如,在信仰上不失見證,你不僅是不吸毒,就等於不失見證,還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如果你想實踐不失見證的話,那它一定有一個整全的邏輯環。 即有很多東西,是你在這個時代中不會做的,這就是邏輯環,為你帶來的善行是最好的。這個在錫安才存在的,於其他教會,則連牧師一生裡也未曾擁有。
但是,這只存在於錫安,所以才會看到神有這麼多印證,且環環相扣,箇中原因就在於此。這個就是整全的信仰,原因何在?因為,所有能夠製造出一個整全的品格,整全神的品格,就是神的性格,才是一個整全的邏輯環和整全的信仰。因為祂的目的,信仰被創造出來,正為了製造出一個整全神的性格。
但如果是整全的性格,那你在執行好行為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完備、全面,這樣才行。但是,你會看見普遍的教會只是碎件性執行,甚而零碎得很可悲。這些就是殘缺的(品格)。如果說信仰是神的 DNA,那些就是不能上天堂的其他兒女, 因為,他根本沒有把神全備的 DNA,接收進入自己的信仰當中,從而產生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品格和性格出來。
因此,錫安其實是一個最好的 demonstration(示範),讓人看見這樣的過程。但是,最重要必定是來自 confrontation,矛盾的! 一旦接受了信仰,其實信仰已經一定讓你很難相安無事地,生存在那個時代。最基本,我的良心使我無法生存在這個時代,就是無法安心地生存在這個時代,因為,我是真的生活在八十年代並開始信主,那時候是講述關於世界末日,我沒法安心繼續學業,所以我決定回來香港並建立了錫安教會。
然後,在這個時代當中也有很多信息,其中全世界的人也知道和公認的,便是「2012信息」,我沒法袖手旁觀並安心聽完「2012 信息」。我沒有辦法,這是一個矛盾!很多人卻可以很安心,「等到它到來才算,死就死吧!」很多人這樣說。
但是,你決定等死是一回事,你就不能顧慮身旁人的安危嗎? 你假裝慷慨赴義,變相,這其實是懶惰!是不負責任,沒有為自己的生命盡責。對不?那就認為自己很偉大,「千年蟲就千年蟲吧!」他們認為自己很偉大。他們簡直就是懶惰!信仰上那種無良,其良心,就像被熱鐵烙慣了一般。然後還感到自豪。
但是,我不能這樣做,當我聽到這些的時候,我會考慮我所愛的人,他們如何是好?故當年與 Gideon 割離時,我即時就會想及, 在他教會聚會的其他親人,還有我所愛的弟兄姊妹。 因為他一定有問題,根本定然是下地獄的,那我如何是好? 我絕不能袖手旁觀,因這是我的信仰矛盾。
換言之,我的信仰活在這個時代,我會做這些事情。 假設我的信仰活在馬丁路德時代,我會做馬丁路德所做的事情,並且可能做得更好。信仰就理當如此! 但是,有很多人就像睡著一樣,活在那個時代當中,他接受了信仰,就永遠只留在理智層面。甚至,當遇上任何矛盾,他們也不會作出行動上或生活上的改變,但是,自我信主那天,我已經有執行,那才知道,原來這是一條尋找到神的道路,使用其他方法,則永遠無法尋找神。為何我能夠尋找到神?
因為,我達到信仰的目的,就是擁有神的性格,所以,神就會鼓勵,但是,有些人不能達到信仰的目的,卻又說要尋找神,為的僅是他的利益,神又豈是傻子,會讓他找到?
根本連那個人自己都分不清為甚麼要尋找神,只是為了他們的需要、他們的利益,我卻不然!我是為要尋找到一個更加至善的性格,當然,這是《聖經》提供的參考,既是《聖經》所提供的參考,就一定是神的性格,所以,我便能尋找到神,因為我讓信仰真正的目的能在我身上達成,就變成今天的錫安教會!
而你們亦在錫安教會中,共同見證到神的同在,就是這個原因了。所以,其他人想要抄襲形式、做法,只是在他抄襲的過程中, 如果他有牽涉到自己的性格,並且在裡面改變就可以。 要是由始至終,都是為了一個他所認為更高的利益而去抄襲,那就不行了!因為,他的性格沒有改變,那神就不會獎勵他。
Eddie 策略家:
日華牧師,請問剛才你提及,信仰要產生一個 good will,其實是要面對信仰的矛盾。這讓我回想,日華牧師與你當時的牧師 Gideon(趙仲權)分裂(split)之時,亦產生了一個很大的矛盾,就是你為了救助在 Gideon 教會裡,那群愛主的人,你要在加拿大建立一所香港錫安教會的分會。面對這個矛盾時,你當時的心情是怎樣呢?
日華牧師:
這就如我所說的,因為要經過決斷心, 越大的品格改變、塑造,是要經歷越大的決斷心,所以,很多時真是痛苦的。因為,我明明知道那事情是錯誤, 但就有如「溫水煮蛙」般,還未導致我決心跳出來。
意即,我明明知道 Gideon 有問題,是錯的,我仍尊稱他為牧師,但直至我知道這個矛盾太大了,因為他錯得太明顯了,所以便很痛苦。但這種痛苦,正是要將我內心裡某些如「溫水煮蛙」的惰性,全然挪開!
因為,那個割離實在太嚴重,那次真的完全跟利益沒有關係, 因為我也預期跟他割離後,若我這次錯了,那麼之後我甚至可能會跌倒。因為我很認識人格的,我知道一個人性格的根基, 很多都是建基在他仰慕(admire)和崇拜(worship)的東西上,意即,如果他整個性格根基的建立,在於「這就是我的師傅」,他是有這個根基,但如果有一天,它突然被打碎了,他會以為「那還是他」,其實不然,背後有些東西已改變了。
你會親眼看到,為甚麼離開錫安教會的人,他們的性格會轉變得那麼厲害?因為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他們性格的根基,有多少部份是建立在我身上,而當他一次過打碎它之後,若他沒有一個真正堅固的性格, 那麼,他就會枉為人了,慢慢會變成一個禽獸。
他們覺得無所謂的,因為當中有很大部份的性格是建基在我身上。但我是很仰慕所有在身旁的屬靈長者,所以,當我跟他割離的時候,我是知道我性格的根基,有很大部份是建基在他身上,無論是待人接物、處理事件等,如果我沒有一個比他更好的性格根基,是由我自己建立出來,又或是找到回來的話,其實在割離後,我的性格就會大變,會慢慢變成另一個人,因為那些東西都變得無所謂了。
以前我會在意那些東西,因為可能大部份是來自我的長者,是我跟他學習的東西,但最重要的,就是信仰上性格的根基,是連倫理觀、道德觀也會採納,來自你所仰慕的人身上。
如果我在這個根基上,沒有建立一個真正屬於我的根基,一旦毀了,就失去所有,這就是大衛害死押沙龍的原因,因為押沙龍的爸爸,就是他所仰慕的人,但是大衛摧毀了他,所以押沙龍突然變成這樣的人,都是因為性格根基毀碎了。
所以,這就是為何神要求我們不可失見證的原因。 因為這個世界上,肯定很多人會將他們整個信仰根基,有大部份都建立在日華牧師身上。當然,如果他建立了之後,然後他的性格一直變得越來越好, 那麼,即使他日我跌倒或者離世,他們都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但如果他們是完全建立在我身上,就會存在這個問題。 這樣你就會明白,為甚麼彼得會三次不認主, 因為他整個安穩和性格的根基,是在那三年半裡建立在主耶穌身上。他並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品格,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堅持和性格,還未足以建立起來。然而,當聖靈來臨後,便能幫助他建立這個性格。 並且,他見證了主耶穌從死裡復活,這就是我們所稱的緩衝。
這些年間,因為我非常懂得處理自己的性格、品格和信仰,所以,我很理解這點的重要性。事實上,這麼多年來,我亦親眼看見眾多跌倒的人,也存有這個問題。總之,他們能行真理,或是容易愛主的原因,全因他們建立在另一個所仰慕的人身上。故此,他們來到錫安,出於仰慕一個人的緣故, 所以很容易執行真理,很容易聽從聖經的教導,亦很容易付出、委身。何解?
因為,他的整個性格根基,可能建立在錫安裡的日華牧師身上。無疑,這確實能夠幫助他們, 但是,他們要得著真正的成功,便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品格,而不是倚靠我。因此,我經常提及,你們太依賴我了!
不單在知識上;許多時候,於性格上,你們並不自知過於依賴我了。怎樣看出你們太依賴我呢?除了我所教導的事情之外, 你們並沒有誕生出一個新的、屬於你們的、出類拔萃的善行來。這正是問題所在!永遠不變的是,你和信仰的真正關係, 如剛才所說,信仰是你的 intellect(理智);will(品格)是你的善行。
你們能夠親眼見證,我由 faith(信心)誕生出出類拔萃的善行,那是屬於我的,並非你們的,你們跟從我之後,亦誕生了少量的善行。 然而,屬於你們的善行呢?即你們由信心所建立出來的善行呢?你們擁有的,是由我建立的善行,而並非你們自己以信心建立的善行。我理應只是幫助你們打好根基,就如保羅, 但是,唯有真正從你們誕生出來,出類拔萃的善行,才算得上是從你們的信心誕生而來。
這樣才能確保,假若有一天,我甚至在你們面前失見證,你們也一定不會出問題,因為,你們擁有一個非常堅固的信仰。
我只是一個啟蒙者、踏腳石, 或只是曾經在你的人生中、信仰裡的其中一步而已,這樣才是最好!所以,現時你們所見證的, 以及,現在神和我們教會之間的關係,全都是建立在這個過程之中。
因為我完成了這個階段,所以,才能解通; 往日我也未能解明,為何神對我們會是這般的對待和待遇。 無論是以前的事,為何教會增長或是成功得這麼緩慢; 還是現在,為何出現這般瘋狂、如此繁多的共同信息印證, 原來,由始至終皆對我們的性格、品格有利。
於我而言,慢慢地建立這個品格,是有利的,是循序漸進地建立。換言之,信心是通過 ministry(事奉),成為我們的理智, 即《聖經》所說的信仰、信心,全都是處理,以及與我們的理智對話。
所以,換言之,在過去的 2,000 年裡,不論你活在哪一個時代,也必定完全因著你的信心,藉著面對那一年、那個時代的信仰矛盾,而誕生出善行。所以,每一年也是不同的。總之,在 1996 年一定是「雙氧水事件」,不用想別的了,全世界而言也是!
絕對是!百分之百是! 但我們親眼目睹,在這個矛盾中,其他教會怎樣反應呢? 以前,我也不知道,1996 年必定是「雙氧水事件」,直至 4794 的印證出現後才確知,尤其是,神從未停止以 4794 印證我們,如此,我便知道了! 原來,信心是你對那一年的信仰矛盾應有的反應!那麼,你對於 1999 年、2012 年或 2023 年,信仰矛盾的反應,便是真正的信心!
而你這個反應產生出來的善行,是因為真正屬於你的性格、品性、生命,是你的生活之下的 response(反應),由是,這便是你於永恆生命裡,復活身體的出處。原來如此!
這並不等於,你的信心對於一百年前的反應,那跟你有甚麼關係呢?你又並非生活在當時。即使是對於一百年前的反應,你也只是幻想而已,你幻想馬丁路德怎樣生活,他有多聞名,幻想他在全世界的人面前,是多麼被接納。事實卻並非如此!他並非如你所想的那般被接納,不是你所講的那樣。
你根本不是活在那個時代,是絕對不可能經歷,或是幻想到當時的矛盾。你今天面對的矛盾,即你於今天面對 AI 時產生的矛盾; 你於今天面對「2012 信息」產生的矛盾; 你於今天面對「雙氧水事件」產生的矛盾,是今天! 然後,你因為這個信仰、這個矛盾、這個衝擊,而產生出來的善行就是屬於你的。如果這善行是按照《聖經》的標準和智慧而產生,如此便瘋狂了!在過程中,簡直是讓人望塵莫及!
亦正因為是那個年代、那個時間的矛盾, 所以,你的敵人就是你的家人,你會在公會或很多地方被審判、被逼迫。若說一百年前,一百年前公會仍未存在呢!你明白嗎? 你現在提出那個年代的矛盾跟我討論嗎?這就是你的信仰? 現時許多不同的宗派,卻仍在玩這種把戲, 靈恩派也如是,重提 1900 年的時候,靈恩派出現的矛盾。 究竟還有甚麼矛盾呢?距今已經過去 123 年了,與你何干呢?
那算甚麼信仰呢?那豈不枉費一生嗎? 他們就如法利賽人,仍然活在亞伯拉罕、摩西的時代。 故主耶穌責備他們:現時有位救主,我就是現時,今天你們這個時代的矛盾。主耶穌臨到的時候,他們卻仍舊死守摩西、亞伯拉罕,而不接受主耶穌。主耶穌理應會使他們的內心信仰,若然擁有真信仰的話,便會產生矛盾。這個矛盾,在尼哥底母身上便能看見,他帶著這個矛盾來向主耶穌討教。
但是,主耶穌接下來的 2,000 年裡,信仰根本就是這樣。 主耶穌的存在,就是為了讓過去的 1,500 年,即整個舊約裡,帶來新的矛盾。只要你擁有信仰,你便會知道祂就是彌賽亞。這不就是矛盾嗎?但是,他們明明知道,祂是葡萄園園戶的兒子,卻殺了祂。 這便看出,這就是他們的品格,便是他們下地獄的真正理由。
即是說,他們明明身處在這個矛盾當中, 其實,從摩西時代開始,甚至到現在,3,500 年來,每一年也會出現這種矛盾。但是,法利賽人在這個矛盾中,成為了一群最失敗的人。 然而,這樣的人有沒有重複地出現呢? 我親眼在 1996 年,看見香港有一大群這樣的人,重複般,一模一樣地出現。
當然,那時候我不懂得分析,亦不知情,但多年過後,再加上神的印證,我才終於知道。當時,我理應不會知道的,那時候,我理應迷惘,在迷惘當中,有這個小小的肯定,就是良心的肯定,而我願意犧牲,這樣才是最好的。 若然那時候,我肯定他們全是錯的話,又有甚麼意義?沒有的!你們也如是,你們當時也要有少許迷惘,如此,在神的面前才是最好、最珍貴。但現在,已是「想當年」了,已經再沒有迷惘,而神又容讓我知道,我亦可以告訴你。
重點整理
- 一個人的真正品格,不是單靠外在形式或理智知識,而是要通過長期形成的思想和行為表現加以判斷。
- 品格的形成需要在面對生活及信仰中的各種矛盾時,能產生符合聖經規範的應對方式,形成自身的完整邏輯。
- 理智層面接受信仰,但要通過行為展現出信心,培養出屬於自己的品格思考。
- 最高深的品格就是將善行推向極致,不止為自己,更為他人謀福祉,這就是真正的智慧。
-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信仰衝擊,真正的信仰應隨時代而有新的體現,而不是停留在過去。
- 日華牧師的自身經歷,就是生動展示了,如何通過面對信仰矛盾形成堅固的品格思想。每人都應努力建立屬於自己根本的品格,而不應完全依賴他人影響。
相關連結
建立一個合乎神標準的內心和品格
以合神心意的善良與品格應對人生的無奈(1)
以合神心意的善良和品格應對人生的無奈(2)
人生難題中建立更優美的品格(1)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人生難題中建立更優美的品格(2)向聖靈負責任
人生難題中建立更優美的品格(3)左手不要讓右手知道所做的
人生難題中建立更優美的品格(4)不被成功壓垮
2012 榮耀盼望 vol. 709 ── 天馬座行動(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