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神給予世人的試煉,我們該如何回應,才能讓生命,按照神的心意成長?
不要只著眼於解決問題,要看到神藉此培育我們,所缺乏的優質屬神性格;
在選擇屬神的善良解決方式時,不能只停留在理智層面,而是在意願層面,
也願意克服環境,建立屬神的善良。
不是只參考前人做法,而是要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的屬神品格。
天馬座行動(446)回顧
上星期,日華牧師繼續分享, 校對精華短片(VO)時,日華牧師分析,穿白衣的醫護人員,為全球人民注射新冠疫苗所引發的災難,極可能就是《啟示錄》所預言,四馬中的白馬審判。
因為,在這場新冠疫情裡,操控各國政府行動的,就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她的名字與標誌,就解開了「白馬是誰」的謎底。
啟示錄 6 章 2 節:
「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拿著弓,並有冠冕賜給他。他便出來、勝了又要勝。」
白色,就是醫生和護士所穿的白袍; 冠狀病毒 COVID,加上世衛橄欖葉冠冕的標誌,正是「有冠冕賜給他」;
而騎士手中「有弓無箭」,這「箭」可能是指「免疫針」, 並且,打完一支,接著再打另一支,所以,是「勝了又要勝」,
再者,射手座本身的神話,就是代表醫護人員。
錫安有資格成為白馬騎士審判世界,原因,是 1996 年,日華牧師分享「氧份療法」信息,一個可以解決一切疫症的答案,卻遭西醫帶領全世界一同逼迫和攻擊。
此外,雅各對約瑟的預言,亦是被弓箭手,即西醫界逼迫。
創世記 49 章 22-23 節:
「約瑟是多結果子的樹枝,是泉旁多結果的枝子; 他的枝條探出牆外。弓箭手將他苦害,向他射箭,逼迫他。」
而主日分享中,日華牧師分析,當我們富足時,應該擴張境界,如一些智者般,以第三者身份觀察身邊事物,於過程中,可以品嚐到很多從未品嚐過或選擇過的快樂。否則,若是每天只思考如何花錢,去得到觀感刺激的話,最終,只會走入肉體的方向,生命越來越敗壞。
甚至乎,會好心做壞事,幫了一些根本不值得我們幫助的人。因為,當我們越接近《啟示錄》級數的大災難時, 一方面,世界會遭受劇烈審判,但另一方面,錫安卻會得到神更大的祝福。這種極大的反差,將會為我們與身邊人之間的關係,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當我們面對這一種,有生以來從未見過的困難局面時, 願意對真理「言聽計從」,就成為我們最大的保護。 若我們執意以自己的方法行事,最終只會自食惡果。
原因,真理往往帶著神的品格,唯有願意對真理「言聽計從」,才會培養出屬神的品性。
所以,當我們有著神受膏者的提醒時,就更要好好珍惜。 正如羅得,他沒有對亞伯拉罕言聽計從,除了品性不似神之餘,結局更是家散人亡。同樣,即使是以色列的皇帝,若不聽從先知以利沙的吩咐,沒有言聽計從,亦不會得到祝福。正如神對賓客的最後考驗,是他們會否「言聽計從」,是否有著神的品性。
事實上,受膏者往往不能直接給予答案,他只能帶出屬神的方向,跟從者需要動用信心,言聽計從及執行,才能獲得相應的答案和祝福。就像摩西給予以色列人的方向,他們全部沒有跟從,最終死於曠野。又如主耶穌為年青財主提供方向,叫他放棄一切去跟從祂。
因為,財主從小到大,只是遵循教育和律法,因而持守善良 goodness,但唯有他願意放棄一切去跟從主耶穌,才能培養出真正的 goodness、真正屬神的品性。可是,財主卻沒有跟從神的方向,最終,也得不到真正的答案。
其實,神要我們在人生中面對困境和尋找結果,背後原因,是希望我們在尋找解決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品格、建立嶄新的神性,並且,將這份神性培養為習慣。 就像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進入迦南美地, 為的,是讓他們在鍛練中擁有神的性格,再進入應許之地。
但是,當神不是即時給予答案時,這群以色列人就完全崩潰。 與此同時,我們亦可以看見,作為受膏者的摩西和約書亞,並沒有為他們收拾殘局,相反,是讓這群以色列人面對應有的責罰,最終全數死在曠野。
==========
從衝擊與苦難中,驅使世人建立新的屬神品格
校對完這段精華短片後,日華牧師透過解答策略家的問題,進一步分析,神用各種苦難考驗人類,目的,是讓人發展出一種屬神的善。 以下,是日華牧師於 2023 年 9 月 29 日的分享內容。
————————–
Eddie 策略家:
日華牧師,請問,剛才提及的那位年輕財主,既認識主耶穌,亦知道祂是良善的夫子,那是否因他的 intellect(理智)層面,是熟讀舊約律法,所以他在 will(意願)層面中,未能破碎自己? 當我們面對這種情況時,該如何很好地保護理智,同時意願能如日華牧師般,就算處於富足中,亦願意為神捨棄一切呢?
日華牧師:
其實,神所給予我們的試煉和磨練,永遠是信仰分岔路上,一個最大的掙扎。於我們人生中、生命裡,每一個際遇,均包含了此目的, 而這目的會牽涉到很多種性格的可能性。 所以,我們常常想不通,為何我們要遇到這件事情?這件事情我們應當如何做?
皆因,我們通常先從解決那件事的角度思考, 卻很少想到生命的主宰,是希望我們在生命裡、在這過程中, 衍生出一個我們過往所欠缺的優質性格,但我們只想著解決那件事。那麼,在這過程中,我們豈不是常常為了解決那件事,導致性格變得越來越差?
因為我們會用計謀,以及於我們的意識中,有很多壞的提議; 又或曾觀看過某些電視劇集、戲劇,箇中有很多差劣的做法,也被我們所採用。舉一例子,通常很多兇殺案的發生,正是丈夫看到太太不忠後,就決定殺了她,或是向她施暴。
但問題是,他的這個參考是從何而來呢?正是來自他過去所看的一些東西。但這些東西,只是他理智裡的一個數據,直到他遇到事情時, 那衝擊就使之變成意願、執行,令他變成一個這樣的人。 其實,在他們的思維中,存在著另一堆數據,即好的處理法。
而這些好的處理法,如果他們願意做的話,至少性格會得以改善。但神想要的,常常是連他們理智中也沒有的數據。 這牽涉到當你需要籌算和思考,在非常徬徨、不知如何是好時,然後,你創新了一個性格去做,而該性格是好的、善的,那這便是神的性格。所以,簡單來說,在我們的理智裡面有善與惡, 大部份不信主的人,於人生中,越是長大,便越是不斷選擇惡,區別在於他的惡,是屬於明顯的惡,還是隱藏的惡。
另外一些人,則是行善,但人數是很少、很少。因現在說的是,行善,指的是你要在不知所措時,突然間面對失去和磨練時,去選擇善。人們越是匆忙,便越不選擇善,至少他們會選擇恐懼、挫折、失望或狂怒。但現在神所要的,是你在這兩者之中,衍生出一個新的性格。 那這個性格必定是屬於你的吧?因是由你創造並想出來的。 而這個新的性格,若是屬於行善那方面的話,那神便會欣賞。
因那個新性格,是真正屬於你的,而並非你在理智裡,隨便選擇的一個東西。若是在理智裡隨便選擇一個東西,那只屬於你的記憶和一些參考而已。所以,神讓我們生命中所遇到的事情, 往往是未曾遇過,又或是徬徨、失措,甚至是那種意想不到的驚險。原因,在過程中,其實,神製造出給予我們生命成長的機會。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由始至終也是考驗我們, 第一,自己是否善良,然後牢牢抓緊這個善良並保護它。
但這個善良,我們在保護它的情況下,其實我們知道在整個世代中,於人而言,最不值錢就是這些了。 這便道岀基督教是弱勢群體的原因,正因善良最不值錢,
沒有人認為善良能將生命中最高價值的東西教給你,對嗎? 生命中最高價值的東西,當然是賺錢、投資、借錢、經營企業、如何無中生有下發展你的工作等,人們花多少金錢參加這些 workshop 講座。
但問題在於,不會有教導善良的講座,像教導如何成功的講座般,並且擁有後,還要教你怎樣保護它,很多時候都沒有的。 可是,其實這是神有意製造,在整個世代及歷史上的環境,整個世代本身是殘酷的。何解?為何神要善良,卻要製造一個這樣的世界出來呢?
原因,在和平盛世下產生的善良,那並不是神的善良,那並非神的善良。神想要我們產生神的善良,生命的目的,是為了產生神的神能、神的形象、神的性格,信仰製造出來,放在人世間亦是為了這樣。
因此,為何聖殿會如此神奇和恐怖,約櫃會有這麼大的能力,為了讓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中,神並非誕生了普遍的善良、人的善良,或是相安無事的善良。其實,神要產生神的善良,這正是生命的目的,祂賜下生命正是為了這個目的。
所以,任何人在他的生命中,不能夠誕生岀神的形象和神的性格,其實,神對那人的生命是失望,因為祂賜生命正是為了這個目的。但人卻反問,為何這麼殘酷?為何每個時代也這麼無可奈何和哀歎?為何會有這麼多貧窮、戰爭、苦難及壞人? 原因,正要在這個過程中,誕生岀神的善良。 必須在這麼劇烈情況下,你才能夠選擇這種以德報怨的方式。
在萬難中,你仍願意堅持被人覺得最不值錢的善良,但這是只有神才擁有的性格。總之,神一定要製造一個環境出來,讓任何人都可以製造岀神的性格,只在乎你是否願意而已。
所以,環境變成現時這個世界般, 因為,若在一個太平盛世,根本沒有人可以擁有神的性格。 沒有的!因為無法挑戰你。 如同我們很多時候要尋找出身體的極限,你要一個挑戰,再接著一個又一個的挑戰,才能達到你的身體極限,對嗎?
那麼性格的極限呢?因為我們身體的極限,必須要自己去鍛鍊、尋找、學習很多東西,才會產生,若是你不鍛鍊和不努力,便一生之久都不會出現的狀態,身體的極限就是這樣了。那麼性格的極限呢?性格的極限一定有一樣東西挑戰我們,甚至讓我們能朝向該方向學習和鍛鍊。舉一例子,對於知識上的極限,你必須在學校,在知識、書本層面,挑戰自己、自行學習。
如果不挑戰也行的話,那麼在亞馬遜河的部落裡,人人皆可算為博士、碩士,坐著吃草蜢、捉蟋蟀等行為,經已算為博士了。 不是的!對於知識的極限,你發覺根本要在因緣際會下,於文明社會中,設有大學等教育機構,讓你努力修讀和向上挑戰,而非你一出生,自然會擁有這些知識。 假使你出生後僅躺著,直至離世,你甚至連修畢小學的智商也會欠缺,確實會這樣的。那麼,性格呢?必須要你願意去挑戰它,且不斷挑戰它,亦可以說在因緣際會下,才能夠誕生。但神的性格,則務要建基於現在我們所說,即神所創造的世界,才可以產生。而非我們所認為該有的世界,我們所認為該有的世界,其實產生了甚麼?
我們所謂的認為,根本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方法, 它所產生的世界,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世界,對嗎? 因為那是我們所認為的,故我們不會顧慮,不會考慮以怎樣的先後次序行事,我們認為最好甚麼苦難、甚麼問題也沒有,卻產生許多在生命上不負責任的人。但神所要的,就是能誕生出神的形象、神的性格。
過程中,祂提供一切線索和機能。那麼,所有線索和機能,乃為了因為那來自於,你並非被迫或被動地成長,故祂在整個時代中,只給予信仰一道線索。 即便是我也好,或全世界也好, 當接觸我們現在所說的基督教信仰,就會發現根本只有一道線索。人人皆希望基督教存在某些東西,最低限度, 若真的提供信仰出來,可否提供一位「不死」的牧師?
不會死的!指向某牧師,他五千年前已經存活,而五千年後,他現在像熾焮般年輕。五千年了,足夠嗎?若神真的希望信仰這樣披覆性地影響整個世代,為何不創造出這樣的人?即「不死」的牧師。祂能否做到?祂固然能做到,但為何祂只給予一個線索?
自發選擇的善良,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善良
時至今日,我們依舊只拿著《聖經》研究,壽命較長的牧師也沒有。其實,只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情,神亦不如此行,祂只在整個時代裡,給予信仰的線索,在給予信仰的線索下,還容許很多其他假信仰出現。 找著真正的信仰線索後,並在當中成長,才是神所希望的。 舉一簡單例子,何解我信奉道教的時候,最後卻選擇了基督教?
我信奉道教的話,我父母必然高興不已,他必定稱我為乖兒子,他必定認為:「你是一名好兒子!」他亦會事事皆順從我的意思。然而,為甚麼我本來信奉道教的,後來卻轉為選擇基督教? 你知道原因嗎?因我發現,基督教更為善良。 意即,這是我的意願,在眾多線索裡,我保持著自己所希望的成長,但那是一種內心善良的成長,故我會選擇基督教。
並且我發現,當我選擇這信仰後,我確知這信仰的神,真的能幫助我,繼續保持善良。然而,這跟許多人上教會的原因不同。人們多以為:「我上教會可以追求女生;我上教會可以騙錢;我上教會可以進行傳銷。」兩者是否截然不同?至少,我自己所經歷的,發現原來整個人生及世界這樣被佈局,乃為了讓我們能誕生出自己的善良。
如我所說,為甚麼一定要強調,你不是被迫,乃是自發誕生出善良?因為神是自有永有,並非被創造的,你本是被造,但你的性格可以由你自行造成,這才稱為「神的性格」,祂所指的,乃是神的性格,明白嗎? 談及神的性格,其中一點,則須由你自己誕生出來,而非被迫。所以達至某程度後,在被很多人呵護或被迫的情況下,神會讓你在呵護和被迫中,遇上一些困境。
這些呵護和加予你的壓抑,或勉強你行事的力量,均會消失掉,讓你真的藉由自己誕生出神的性格。即是,你想自己變得善良,擁有某些特質,想擁有如神那般的好性格等,這樣,才是真正屬於神的性格。所以,現在談回這一點,為甚麼我說理智(intellect)裡面,你的思維存有善與惡,但在你的思維,即記憶裡的善和惡,乃是別人給予你的記憶。 你可能曾觀看某些劇集、電影,曾觀察你身邊的人,他們所選擇的善惡做法。但神所要的,於這兩者中,你也不選擇,而是你誕生出一個最好的選擇,比這兩者加起來更好的「善」,這才是神的善,就是這個意思了。
因為我們曾看見很多例子,如我們知曉約瑟、摩西,甚至看見《聖經》中很多偉人的事跡,但其實這是不足夠的,因為這算為你的抄襲,並非「自有永有」的。所以,神給予每一個時代的選擇,皆不同於上一個時代。每一次均是新的考驗,每一次亦是別人向你說了很多遍,但問題是,當你遇見時,總是獨特的,往往也是唯一。 那時候,你就可以誕生一個獨特屬於你的解決方法, 但這個獨特屬於你的解決方法,究竟像神,還是不像神?
如果像神,就是神最希望看見的。 因此每一個時代中,很多人常不解,為何神給予人的力量,不足以解決所有問題?為何就算全人類加起來,永遠也解決不了地球上一切的苦難、問題?因為生命被設計出來,就是需要有這麼多苦難、困境、挑戰,迫使你必定要挑戰自己的極限。
當然,有些人會在經濟上挑戰自己的極限,有些人則在體能上挑戰自己的極限,但在人世間、人倫上,有人卻挑戰自己良善(goodness)的極限,這才是使神最欣喜的事情。所以,神給予我們眾多的共同信息,欣喜之處就在此。
因為上億萬人裡,這是極少數的, 隨時上億萬人中,可能一隻手也沒能數算能夠這樣走信仰路的人。甚至當中不是抄襲理智、記憶中的善與惡,而是你自行誕生出新的善與惡。譬如,現時你發覺,我每次跟大家分享我過去的事情,很多時候,皆是你聞所未聞的,對嗎?但那些必定不是別人教導我,所以,我無須創作甚麼講道出來。
我只須分享我生平裡、日常所作的,即我怎樣跟身邊的人相處,怎樣教導兒子,你亦發覺那是獨特的,那般獨特是怎樣來的呢? 我正是說,這就是神看為最寶貴、最重要。 但問題在於,對神來說,祂要求的,仍然是闊和深。 即你在這方面做得好,但在另一方面又怎樣?其他方面又怎樣?在我們還有一口氣息的時候,神便會藉生命,挑戰我們所作的全面性。
當生命完結後,我們該要感謝神,因為神給予我們機會,在生命的拓闊層面,可以達至極限。
重點整理
- 人生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和磨練,目的在於考驗世人在信仰抉擇時,是否選擇建立新的屬神品格;
- 真正屬神的品格培養,在於面對各種人生考驗時,不僅停留在理性層面,而是能夠進入意願層面,即便面對壓力,都能建立出屬神品格;
- 神只向世人提供信仰的線索,不會直接給予答案,是要考驗我們在尋找與選擇中,形成屬神的品格,這才是生命最高的目的。
相關連結
2012 榮耀盼望 vol. 712 ── 天馬座行動(447)